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大革命”因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过程复杂多变、影响宽泛深远而受到海内外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的30年间,不少专家、学者在这一领域进行了大量艰辛地爬梳,取得了若干成果。在当前的时代和学术背景下,较为系统、全面地从史学史角度对现有成果进行整理、分析总结,不仅是进一步研究、争鸣的重要基础,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可以统一思想,教育广大的党员、干部、群众,深刻地理解新时期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正确把握“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从而进一步深化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作为一篇综述性文章,本文首先是对30年来,“文革”史研究的相关文献、著作、文章进行较为全面的搜集、分类整理,编制“文革”史研究书目索引;然后,对这些主要成果按史学史基本架构的要求进行较为系统的分类述评,以便可以从整体上把握其发展脉络,了解其现状和发展趋势。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文章采取纵向分阶段梳理和横向分专题分析相结合的框架结构。第一章将30年的“文革”研究分为酝酿与艰难起步、第一个研究高峰、在“平静”中持续发展三个时期,分别对各个时期的主要成果进行了归类介绍和简要评述,并结合不同时期的史学背景和时代特征,总结归纳了各个时期的特点。籍此,既可以基本了解“文革”研究的发展脉络,也可以比较清楚地把握各个时期的研究特点、不足和趋势。本章还对每个时期中比较重要的专题、个案研究,如“文革”时期大字报、教育革命、革命委员会、“三支两军”、新的史学方法等等进行了比较系统地分类述评,从中可以较深入地把握某些专题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第二章主要是对“文革”起源问题分初步开展、学术正常化、深入探讨三个阶段进行述评。从中,我们既可以及时总结30年来,史学界在“文革”起源宏观分析、微观探索等方面取得的若干成果,还可以较清楚地发现存在的若干不足,从而有助于对这一问题的更深入探讨。第三章则涉及到学界对“文革”的概念、性质、分期及经验教训总结等问题的研究情况。这些问题都是“文革”史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可以深化对“文革”内涵、外延等问题更加客观、准确的理解,进一步拓宽研究视野,提升整个“文革”史研究的学术层次。第四章考察了学术界对“文革”时期群众组织、群众运动的研究。这一领域的研究,是从一个更微观但更为复杂的社会层面、从下层群众组织与群众运动的角度对“文革”诸要素的深入探究,是当前整个史学发展中社会史、区域史研究取向的一种反映。系统总结史学界在这一领域研究中的成果、经验、不足与发展趋向,推动“文革”朝着微观史、区域史、社会史方向发展,是当前提高“文革”史整体研究水平,解决核心档案史料严重不足等局限的主要手段,因而具有较强的学术前瞻意义。由于各章节后都有虽简短但相对独立、有针对性的小结,结语部分没有过多的展开,仅仅强调了“文革”史研究的复杂性、多样性特点及文章存在的主要不足和需要补充、完善之处。我们应当坚信:虽然当前“文革”史研究受到若干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存在着史料来源,研究理念、方法,学术交流与对话等多方面的困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有志于这一领域研究的专家、学者长期而艰难的努力,“文革”史研究必定会不断取得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