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特别是贫困落后地区的农村。近几十年来,我国农村教育事业得到了较大发展,但是从整体上看仍然比较薄弱,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较大,而且这种差距还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师资的落后一直是影响农村地区教育发展的瓶颈因素之一。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切实提高师资特别是农村师资水平。教师教育正是提高师资水平的一条基本途径。现阶段,我国教师职后教育没有农村和城市之分,缺乏对农村教师的特殊关注。本文通过对南充市辖三区的农村小学教师的问卷调查分析,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通过深入剖析其成因,对农村小学教师的职后教育问题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操作性强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促进农村教师职后教育的有效开展。本文共五部分。首先,阐述了选题的缘由、选题意义及对相关的概念进行阐释,分析归纳了农村小学教师、教师职后教育的概念内涵。第二,通过分析对被抽样问卷的相关数据,以调查问卷的数据与南充市辖三区的实际情况结合,归纳出农村小学教师职后教育在设计环节、办学条件、实施环节、职后教育绩效等方面体现出的问题。第三,通过对教师职后教育专项资金的投入情况、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督制约机制的构建与实施情况、职后教育机构自身的实际情况、基层学校的现实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出职后教育实效性不高的原因,为该研究提出切实有效的对策做铺垫。第四,通过对教师在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提升农村人口素质等方面具有的重要性对加强农村小学教师职后教育的重要意义进行阐述。最后,重点分析了通过建构以校本为主,校本与院本二元融合的职后教育模式、建立健全教师职后教育监督约束机制、加强职后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建立教师职后教育基地和教育网络、强化教师职后教育保障机制等措施来提升农村小学教师职后教育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