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保障农村居民基本生活的一项重要制度,自2007年全面推行以来,为许多农村贫困居民提供了生活救助。然而,农村贫困形势仍然严峻,且低保救助实施后,随之而来的福利依赖、应保未保等问题也一直悬而未决。在既定政策系统和环境下,政策执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政策实践效果,因此研究村庄范围内低保政策执行过程和实践效果是有必要的。
本研究选定S村为个案,以农村范围内的低保运作过程为切入点,基于布迪厄场域惯习理论的分析乡村救助场域与该场域内惯习的独特性,运用场域、惯习等概念为研究工具,将低保制度实践置于“S村场域”内研究。运用个案研究的方法,分析该场域内行动者在制度实践过程中的策略选择和行动惯习,以及在这些行为作用下,S村低保制度的实践样态。研究表明村干部因其在村庄内所处位置的特殊性,其行动惯习与普通村民相比也存在特殊性。而欲申请低保或已在低保体制内的村民则会为争取或保持自身的位置资源采取相应的行为策略,以获得或保证处在低保体制内的位置资源,即获得低保资金。其他村民则会出于自己身处村庄内的位置劣势,为自己以后留条退路,而不是纯粹基于道德准则来谴责前两类主体。在此基础上,从制度层次上的完善以及行动惯习的形塑两方面来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