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毛细管电泳酶微反应器的新疆紫草活性成分β,β-二甲基丙烯酰紫草素对EGFR酶抑制性能的研究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erso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将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固定在毛细管内壁,制备毛细管电泳酶微识别反应器,研究新疆紫草活性成分β,β-二甲基丙烯酰紫草素对EGFR的抑制性能。方法:1、利用共价键法将酶EGFR固定于毛细管内壁,制备固定化酶微反应器。利用ATP作为底物,裸管作为空白对照,验证固定化酶效果。2、测试不同孵育时间对反应产率的影响,确定孵育时间。3、以ATP、ADP为底物和产物,确定其与出峰面积的相关性。4、以吉非替尼为对照组,与空白组比较,观察ATP与产物ADP的改变量,计算吉非替尼对EGFR的半抑制率IC50,验证方法的准确性。5、选择五组不同浓度的ATP和两组不同浓度的紫草提取物单体p,p-二甲基丙烯酰紫草素,根据米氏方程(Michaelis-Mentenequation),求出Km,判断抑制剂类型。6、固定ATP浓度,选择五组不同浓度的紫草提取物样品分别测定抑制率,每次重复三次。根据实验结果,计算抑制率,求出ICso。7、将吉非替尼、β,β-二甲基丙烯酰紫草素与ATP三者混合通入酶反应器,考察吉非替尼与β,β-二甲基丙烯酰紫草素联合使用效果。结果:1、制备了性能良好的EGFR酶微反应器。2、确定最佳孵育时间为lmin。3、 ATP浓度在0.01mmol/L—1mmol/L之间ATP浓度与出峰面积呈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1.2E+5x+1956.8,相关系数R2=0.9967; ADP在0.12mmol/L-1.17mmol/L范围内,与出峰面积成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3.7E+5x-7428.7,相关系数R2=0.9985。4、 利用阳性药吉非替尼组与空白组比较,根据不同浓度抑制剂的抑制率结果,拟合S曲线,求出吉非替尼半抑制率IC50为39.80μmol/L,与文献结果相近,表明此测定方法可靠。5、 两个不同浓度β,p-二甲基丙烯酰紫草素与5个ATP浓度分别混合,同时以缓冲液替代β,β-二甲基丙烯酰紫草素与ATP混合做空白组。根据三组实验结果,应用双倒数作图法,得空白组Km=0.4366mmol/L,添加抑制剂的两组实验Km基本保持不变,Vmax均变小,判断p,p-二甲基丙烯酰紫草素可能为非竞争性抑制剂。6、 根据不同浓度抑制剂抑制率结果,由Graphpad拟合抑制率S曲线,求得β,p-二甲基丙烯酰紫草素的IC50为77.08μmol/L。7、 将吉非替尼、p,p-二甲基丙烯酰紫草素与ATP三者混合通入酶反应器,吉非替尼相对于不添加β,p-二甲基丙烯酰紫草素时消耗量减少且抑制作用不减弱。结论:本实验利用毛细管电泳酶微反应器研究了β,p-二甲基丙烯酰紫草素对EGFR酶抑制作用。结果表明p,p-二甲基丙烯酰紫草素对EGFR酶有一定抑制作用,抑制类型为非竞争性抑制。该方法简单可靠,且具有普适性,可广泛应用于中药提取物活性成分的研究。
其他文献
医患纠纷产生的原因有很多,解决方式也各异,参与其中的各方主体在纠纷产生、发展、解决的过程中更是各有其特殊性。本文研究医患诉讼中各主体诉讼心理的特殊性、诉讼行为与诉
随着医学诊断的进步和健康体检的普及,肝脏占位性病变似乎非常普遍。被确认肝占位,不少患者精神紧张,有时医生说法也不一致。笔者认为大多数肝占位是良性的、不生长的、是不需要
目的:观察通过中西医结合扶正祛邪通脉法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头臂干动脉为主)的疗效。方法:本项研究选取来自石家庄长城中西医结合医院周围血管科2013年10月至2014年12月收治
目的研究生长抑素联合奥美拉唑防治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胆总管结石进行了ERCP手术后急
《三国演义》以蜀汉为正统,处处尊刘贬曹,尤其是明清时期流行的毛评本,进一步"强调汉室皇朝正统"为作品主题思想,具有极高的艺术创作价值。结构严谨,脉络分明,语言精练。虽然
电力工业是国家经济的建设的基础工业,电流的测量在电力工业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尤其是超高压、特高压的发展,电压等级越来越高,传输容量越来越大,传统的电
闽南文化经历了先秦时期闽越文化的融合、汉晋至唐末五代的形成、宋元时期的发展、明清时期的曲折前进四个历史发展阶段。闽南文化主要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表现出
在党的亲民形象塑造研究过程中,有学者借鉴了国外政党形象建设的做法,有学者对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亲民形象塑造的经验进行了分析和解读。对于在党的建设中党的亲民形象的塑造,
促进农业增产,保障农产品供给一直是中国农业发展主要任务,但是中国的农业生产并没有同中国居民的膳食需求相结合制定合理的发展目标,生产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依据中国营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