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步入21世纪,随着全球性的生态破坏和环境危机的日益加深,人们已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环境问题的解决,不能仅仅依赖科技和法律手段,还必须诉诸道德信念。人类需要形成一种新的价值观和道德品质。《21世纪议程》指出:“教育对于改变人们的态度是不可缺少的,对于培养环境意识和道德意识、对于培养符合可持续发展和公众有效参与决策的价值观与态度、技术和行为也是必不可少的。”基于这样的现实需求,环境道德教育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兴起,逐渐成为全球所关注的一个热点研究领域。并且日益在高中地理教材中渗透。高中地理课程与环境伦理道德教育之间有很强的联系,通过地理学科对学生进行环境伦理道德教育具有很大的优势。本文尝试从环境道德内容组成四要素即:“知、情、意、行”为出发点,探讨高中地理教材环境道德的基本内容、研究高中地理教材环境道德内容的演变过程、分析高中地理教材环境道德内容的演变特点及其影响因素。高中地理教材环境道德内容确定,首先,依据环境道德的内涵即“人们改造自身对待环境的行为和态度的活动以及人类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行为规范”,通过教材分析法和统计归纳法统计分析了高中地理教材环境道德的内容。其次,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其一,按表述形式研究:统计分析高中地理教材环境道德内容的文字系统、图像系统、活动系统的比例;运用案例分析法对高中地理教材的环境道德内容进行了实证分析。其二,按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研究:统计分析高中地理教材环境道德内容的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比例;运用案例分析法对课程目标的属性进行实证解析。其三,按环境道德内容组成类型研究:统计分析高中地理教材环境道德内容的“知、情、意、行”的比例;运用案例分析法对四要素的推理过程进行实证解析。结合上述分析高中地理教材环境道德内容的三种类别的统计结论,综合分析了高中地理教材环境道德内容的演变过程。凸显了高中地理教材环境道德内容数量的递增,形式的多样化、形象化,问题设计的探究化等赋予可持续发展的时代主题。证实了高中地理教材更加强调和注重环境道德行为。以此为理论依据,综合分析了高中地理教材环境道德内容的演变具有以下特点:目标合一性、时代性、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发展性等四大特点。总之,高中地理教材中渗透环境伦理道德的内容是素质教育中所必须涵盖的内容。本文的探讨虽然是带有尝试性的,但是期望这种探讨能够对推进高中素质教育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