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体性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已有几十年。且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工作者越来越重视学生作为“主体”的人的发展。我国一直强调“以人为本,育人为先”的教育理念,尤其是义务教育中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关系着祖国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义务教育阶段的少先队教育是中国特色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少先队是中国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少先队员作为少先队组织的主要成员,其成长与发展离不开各类少先队活动,少先队组织也通过各种少先队活动对少先队员进行思想意识教育。那么,少先队员在少先队活动中的主体性是否得到了充分发挥?笔者通过对一所小学的少先队活动进行研究,观察少先队活动当中队员主体性发挥的基本情况,分析少先队活动中部分队员主体性受限的原因,并思考促进少先队员主体性发挥的可能对策。本文从两个维度对Z小学少先队员主体性发挥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客观描述。首先,笔者从时间之维对不同年级(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少先队员的主体性发挥现状进行描述;其次,从空间之维对少先队员在不同活动场域(仪式活动、校本特色少先队活动、红色寻访活动)中主体性发挥现状进行描述。紧接着,笔者总结了少先队员主体性发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组织、社会、学校、家庭、自我几个方面来探寻主体性缺失的原因,并在这些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寻求可能的出路。研究发现,少先队员的主体性是受限的,并且原因较为复杂,例如:少先队组织本身的政治属性、少先队活动中仪式的“规训”、“社会逻辑”在学校中的延演、学校应试教育制度的挤压、学校注重教育效率、教育不平等现象在学校当中的显现、家庭教育中不合理的教育价值观的影响、少先队员自身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欠缺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提出了若干对策,如:从组织的角度提出对少先队组织属性的反思、引导少先队组织自动化;从社会层面提出促进活动的儿童化、个体的社会化;从学校层面注重素质教育的培养、促进教育民主与平等、发展个性与专长;从家庭教育层面提出积极转变家庭教育观念,促进“家校合作”;从队员自身的角度提出增强队员自身的主体意识与主体能力等等。当然,少先队员主体性的发挥绝不是某一种力量能够解决的,它需要一个良性循环的合力。未来的教育,也将在实现少年儿童主体性的过程中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