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防己为防己科植物粉防己(Stephania tetrandra S.Moore)的干燥根。防己在我国有着悠久的用药历史,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草部,列为中品,野生防己生于山野丘陵地、草丛或矮林边缘下,生长周期约5~10年,且多在该阶段采集,故恢复较慢。粉防己完全依靠野生资源供应市场,近几年由于粉防己持续高价,大量的粉防己被无序地狂采乱挖。因此本文收集14个不同产地的防己药材,以《中国药典》为标准,比较了不同产地防己药材水分、灰分及浸出物含量的差异;比较了糖类物质的变化;又以《药典》为依据,对防己药材主要功效成分粉防己碱及防己诺林碱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并以14个产地药材为基础,运用HPLC法建立指纹图谱,综合以上测定指标,以此评价我国不同防己药材的质量差异,以期为防己药材的应用及保护提供理论基础。本文研究内容为以下几个方面:(1)参照2015版《中国药典》记载方法,对14个不同产地的防己药材的水分、灰分及浸出物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利用SPSS19.0软件对相关参数进行分析,并以此数据绘制聚类树状图。结果显示:不同产地防己在水分上均符合药典规定不得过12%的要求,在14个产地中只有安徽黄山贴近限值;在总灰分上,14个产地药材均符合药典不得超过4.0%规定,且含量差异较少,说明14个产地对防己饮片加工为进行掺假或受到污染;在浸出物中,含量差异明显,结合水分,各别产地其水分较低,则浸出物含量较高,说明二者存在一定联系。(2)采用紫外法对不同产地防己中的总糖、还原糖和多糖的含量进行测定,运用SPSS19.0软件对相关参数进行分析,并以此数据绘制聚类树状图。结果显示不同产地防己药材中糖类物质有所差异,在总糖上,湖北阳新与浙江常山差异最大;在多糖上,浙江常山与安徽徽州差异最大。还原糖的含量差别最大,浙江余潜还原糖的含量高出平均含量2倍左右,而浙江兰溪与江西永丰低于平均含量3倍左右。(3)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收集的14个不同产地防己中的粉防己碱及防己诺林碱的含量进行了测定,运用SPSS19.0软件对相关参数进行分析,并以此数据绘制聚类树状图,得到14个产地的防己药材的含量均符合药典要求(不得少于1.6%),含量在3.43~5.08;且不同产地防己药材含量也存在差异,分析认为,可能是与产地种植的气候、地理环境有关;也有所收集药材保存的方式有关,储存的环境可能会引起相关成分的变化。因此为了防己药材应用的稳定性,建立规范中药材种植制度,并规范中药材流通的途径。(4)运用SPSS19.01统计软件对上述防己药材的物理指标及化学指标进行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绘制了综合聚类树状图。结果显示水分、灰分、浸出物、还原糖、粉防己碱变异系数均在25%以上,说明不同产地间其含量差异较大,其中还原糖最大,为39.14%,表明还原糖在不同产地间差异最大;通过对其相关性分析,得到4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2.3383%,其中PCA1贡献率最大,水分、粉防己碱、防己诺林碱及总量均在其中,基本可以作为评价防己药材的主要因素。(5)通过HPLC法对不同产地防己药材进行了指纹图谱的建立,并结合共有成分的峰面积进行聚类分析,对不同产地防己药材进行了评价。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乙腈-0.1%甲酸水溶液流动相,流速1.0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82nm,并结合spass 19软件以共有峰峰面积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4个产地防己药材共有峰9个,其中6号封为防己诺林碱,7号峰为粉防己碱;10个产地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在0.9以上,其化学成分相同,说明其种质稳定,未受到种植环境的影响;采用9个共有峰峰面积进行聚类,得到,聚类结果未将相同产地的药材聚为一类,说明不同产地化学成分虽有差异,但这种差异还不能将该产地药材完全独立出来,且可更明显的看出防己药材的化学成分未受到环境的影响,未达到质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