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交往是大学生重要的社会行为之一。在学校心理咨询工作中,笔者发现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存在更多的社交焦虑,具体表现在社交活动前存在对预期情境的焦虑情绪,在社交活动时过分在意他人的评价,甚至回避社交,从而进一步加重焦虑情绪,并且对其日常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认知行为疗法(CBT)被认为是干预社交焦虑的经典模式,而接纳与承诺疗法(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简称ACT)是认知行为疗法“第三次浪潮”中最有代表性的疗法之一,已被证实对抑郁和焦虑、疼痛管理、复发精神病人、疾病管理等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其核心目标是提高来访者的心理灵活性(psychological flexibility),即作为一个有意识的个体,能更充分地接触此时此刻的能力,从而在行为上能做出改变或持久努力以达到既定的价值目标。因此,本研究以有留守经历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自我接纳与社交焦虑的关系,并采用接纳与承诺疗法对该群体进行干预研究。其中,研究一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不同成长经历大学生自我接纳和社交焦虑的差异,以及有留守经历大学生自我接纳和社交焦虑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二在研究一的基础上,对15名有留守经历的社交焦虑大学生进行7次ACT团体治疗,构建有留守经历的社交焦虑大学生心理僵化模型和心理灵活性模型,并探索ACT团体治疗是否可以通过提高自我接纳水平,从而减少社交焦虑。研究一结果: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自我接纳及各维度与社交焦虑均呈显著负相关(p<0.001);自我接纳及各维度均能显著预测社交焦虑,能解释社交焦虑的37.6%。研究二结果:干预组被试在接受ACT团体干预后,自我接纳因子得分显著提高(p<0.05),且社交焦虑水平显著降低(p<0.01)。干预前,心理僵化模型主要分为经验性回避和依附于概念化自我两个部分,经验性回避的主要表现为控制和回避,依附于概念化自我的主要表现为自我否定和低自尊。干预后,心理灵活性模型主要分为接纳和以己为景两个部分,接纳的主要表现为纳入心理空间和积极赋义,以己为景的主要表现为削弱对概念化自我的执着和关注当下。结论: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自我接纳能够部分预测其社交焦虑;接纳与承诺疗法能够提高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自我接纳,并减少其社交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