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南芥新型芥子酶基因功能的初步研究

来源 :海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manso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芥子酶防御系统为白花菜目植物特有,由芥子酶及其底物硫代葡萄糖苷组成。芥子酶和硫代葡糖苷分别储藏在不同的细胞中,在受到病虫侵袭时,底物和酶相遇,硫代葡糖苷被降为有毒化合物,起防御作用。对其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拟南芥中,Southern印迹表明存在3个芥子酶编码基因,其中只有两个基因TGG1和TGG2已被证明有活性,而TGG3是一个假基因。近年来,在拟南芥中又发现了三个芥子酶基因,即TGG4、TGG5和TGG6。TGG1和TGG2都在叶、子叶、茎和花器官中表达。TGG4、TGG5在根部特异表达。 本研究利用RNA干涉技术,初步研究了TGG4和TGG5基因的功能。根据TGG4、TGG5编码序列中特异靶序列设计siRNA序列。以拟南芥基因组DNA模板扩增7SL-4基因启动子和终止子,与siRNA序列连接并克隆到植物表达载体pBP5中,构建成了siRNA真核表达载体。利用花序浸泡法转化拟南芥,获得转基因植株。经Aada基因PCR检测初步证实外源基因已导入拟南芥的核基因组中。酶活测定的结果显示,TGG4、TGG5基因的表达受到了大部分抑制。这说明本研究构建的RNAi载体对基因表达沉默是有效的。 另外利用RT-PCR方法克隆了TGG4基因cDNA,连接并克隆到植物表达载体pBP6中,构建成过量表达载体。同时利用花序浸泡法转化拟南芥。 购买了T-DNA插入突变株,PCR鉴定出T-DNA插入位置。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突变体没有明显的表型改变。说明TGG4和TGG5功能具有冗余性,单基因的突变不对拟南芥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
其他文献
小麦白粉病是威胁我国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治白粉病最经济、安全和有效的途径。因为慢病性具有持久抗性,所以研究小麦慢白粉病遗传,发掘其抗病QTL及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对于培育持久抗病品种、提高抗病育种的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慢白粉病品种鲁麦21与感病品种京双16杂交得到的F1、F2、BC1P1、BC1P2、200个F2:3和F2:4代株系为材料进行了慢病性遗传分析,利用1375对
目前对于甘蓝型油菜粒重的研究大多数集中在QTL定位上,而种子发育及其遗传调控路径的研究则相对缺乏。本研究利用两个粒重差异为20%的TSWA7a位点近等基因系,通过石蜡切片、DIC等
本研究利用分子标记和形态标记对50份旱地小麦种质的遗传差异及其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旨在为抗旱丰产小麦新品种选育和生产实践提供材料和理论支持。主要结果如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