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动可变形组件方法的薄壁截面拓扑优化设计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77538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薄壁梁结构具有高的刚度质量比,所以它被广泛地应用到各种工程中。在薄壁梁的概念设计阶段,其截面形状的设计是一个尤为重要的问题。通过传统的截面设计方法不能得到具有薄壁特征的截面,而且设计结果往往无法满足冲压工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论文提出了一种采用移动可变形组件方法的截面拓扑优化方法。论文以截面面积作为拓扑优化的目标函数,以截面的弯曲惯性矩、扭转惯性矩为约束函数建立数学模型。针对欧拉-伯努利梁,给出了任意形状截面的弯曲惯性矩和扭转惯性矩的解析公式。其中,根据“欧拉-伯努利梁理论”得到截面的弯曲惯性矩公式;采用半逆解法求解其截面的应力函数,参考弹性力学中对于圆截面杆的解答得到截面的扭转惯性矩公式。在此之上,论文推导了任意形状截面的弯曲惯性矩和实心截面的扭转惯性矩的数值求解公式。其中,与扭转惯性矩的数值求解公式有关的截面应力函数是通过其微分方程和边界条件建立的有限元格式进行求解的。文章推导并给出了双线性单元和任意形状四边形单元的单元刚度矩阵和单元结点列阵。论文还介绍了移动可变形组件拓扑优化方法,并分别求出了在该方法的体系下,截面的面积、弯曲惯性矩和扭转惯性矩的数值公式和灵敏度分析公式。论文也对截面弯曲惯性矩的有限元求解算法、扭转惯性矩的有限元求解算法和截面拓扑优化方法进行了程序设计。数值算例验证了截面弯曲惯性矩和扭转惯性矩有限元解的准确性,也验证了该方法在纯扭转工况、纯弯曲工况和组合工况三个算例下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使用论文中的方法可以实现薄壁截面在理论上从无到有的过程,得到的薄壁截面经过后处理可以满足冲压工艺的需求。
其他文献
压电材料可实现机械能和电能之间的相互转换,在传感器、致动器、超声换能器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对压电材料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亟需具有强压电性的材料
在目前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大量数据信息都存储在互联网中,针对问题进行复杂网络的建模,可以有效的解决各种节点分类、节点聚类、链接预测、影响力分析、可视化分析等问题。而针对复杂网络社区的发现可以有效的观察社区的整体结构,分析社区演化过程,找出中心性节点,针对真实网络问题的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研究学者对社区发现算法研究的深入,基于图嵌入技术的社区发现算法、基于密度聚类的社区发现算法、基于标签传播的社区
磷光过渡金属配合物由于金属中心的重原子效应,使得旋轨耦合作用增强,能够同时利用单重态激子和三重态激子,大大增加了磷光量子效率,成为有机光电子领域的研究热点。此外,磷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知识量的扩大,互联网上大量的信息却只有一小部分是对人们有用的。搜索引擎在处理此问题也存在很多不足,如噪声过多、有效内容过少和问题定位不准等,导致了用户无法高效的从互联网中获取有效信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问答系统应运而生,人们越来越关注问答系统,因为问答系统能从海量信息中选出有效信息反馈给人们。随着知识图谱的发展,传统问答系统的模式也逐渐改变。对输入问句的识别和根据问句中实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三农”始终是国家安定和改革发展的基础与依靠。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中国农村正逐渐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一部分农户从商品生产者逐渐衰
5G通信技术推动了万物互联目标的实现,同时也推动了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大规模连接是物联网系统的重要特征,每平方公里百万级的连接给物联网系统带来了三个方面的挑战:能量消耗大、硬件费用高和频谱资源短缺。环境反向散射通信技术近年来受到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因为其被动式的通信方式契合了物联网系统的发展需求。环境反向散射通信系统的主要信息传输设备——无源标签,通过反射环境中存在的信号,达到和接收机进行通信
经过四十年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实现了高速发展。2008年以来全球经济放缓,我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增大,经济进入新常态。2019年我国经济增长目标为6%-6.5%。为了实现6%-6.5%目标,
为了能够有效的推动资源在网络上的共享,在Internet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的技术。对等网技术是其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在整个网络资源流量的传递过程中超过70%是通过该技术实现的。随着移动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伴随4G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P2P网络也进入了移动对等网络(MP2P,Mobile Peer to Peer)的新时代。在移动通信技术和移动终端设备快速发展的今天,MP2P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
自从人们成功剥离出石墨烯后,二维材料的研究吸引了众多学者,其中过渡金属硫族化物(TMDs)因其具有良好的环境稳定性和丰富的电学性质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2H-NbSe2作为TMDs的
光纤温度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抗电磁干扰、耐腐蚀等优点,广泛应用各个领域。光子晶体光纤的产生及发展,极大推动着光纤传感器的发展。结合光子晶体光纤无截止单模传输、大的模场面积及良好的色散等优点,极大优化了传感器结构设计。本论文主要针对几种不同的光子晶体光纤,从实验和理论上分析了光子晶体光纤温度传感特性。本论文主要工作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首先,我们分别利用双芯光子晶体光纤(TC-PCF)和保偏光子晶体光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