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连贯是篇章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作为语篇“连贯性”范畴的边缘成员,诗歌语篇以其用词简练、内涵深远而区别于其他类型的语篇。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诗歌语篇缺乏显性衔接手段且其意义难以从构筑诗歌的文字上去理解。换言之,诗歌语篇连贯不是仅靠形式化的衔接手段和语篇结构可以取得,它需要调动较多的认知运作、心理连贯机制,激活相关百科知识,运用隐性连贯来解读其内涵。因此,这种结构及语义理解上的特殊性,使得诗歌语篇连贯性备受学者关注。通过整理前人对语篇连贯的研究,本研究发现,许多中外语言学家和学者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语用学及认知语言学相关理论,对其进行了多元化研究。然而,关于诗歌语篇连贯性的研究还不够充分。尤其是在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运用王寅(2014)提出的事件域认知模型对诗歌语篇连贯性的研究比较匮乏。利用AntConc3.4.4w检索软件,本论文自建英语诗歌语料库(CSEP),其中包括100首英语诗歌(英美诗歌各50首)。在此基础上,本研究采用定性(个案分析)和定量(基于语料库的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运用事件域认知模型(王寅,2014)和形成连贯语篇的三个认知基础(事件的统领性,概念成分的照应性,语用推理的顺应性)(王寅,2011;熊维俊,2010),对英语诗歌语篇连贯性进行三个维度的实证研究,旨在解决以下问题:(1)ECM框架可以从哪些方面对英语诗歌语篇的连贯性作出解释和建构?(2)ECM框架对于解释和建构英语诗歌语篇的连贯性是否具有普遍意义?具体来讲,本论文由6个部分组成:第一章介绍本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研究问题及总体结构。第二章对语篇、连贯的定义进行综述;同时,本研究分别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语用学及认知语言学视角对以往语篇连贯研究进行总体回顾和评述。继而对以往诗歌语篇连贯性的研究进行总结。第三章“理论框架”是对事件域认知模型以及形成连贯语篇的三个认知基础进行阐释。概括地讲,本论文主要对事件域认知模型的起源、运作机制及其应用以及形成连贯语篇的三个认知基础进行解释。同时,简单论述了运用事件域认知模型对诗歌语篇连贯性研究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以及如何对其进行具体研究。第四章是本论文涉及的研究方法,包括质化研究及量化研究。具体来讲,主要是对所运用的个案分析和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方法进行阐释。同时,语料库的设计、目的、内容、大小、语料库的编码、AntConc3.4.4w检索软件的使用也将在此部分具体呈现。第五章介绍在语料库数据收集与分析的基础上,本论文对100首英语诗歌的语篇连贯性从三个维度进行具体分析。语料库中有28种共4424个标记,依据ECM框架,它们被分成4大类。第一类包含<1B>、<2B>、<3B>、<1B>&<2B>、<1B>&<3B>、<2B>&<3B>、<1B>&<2B>&<3B>;第二类包含<1A>、<2A>、<3A>、<1A>&<2A>、<1A>&<3A>、<2A>&<3A>、<1A>&<2A>&<3A>;第三类包含<1F>、<2F>、<3F>、<1F>&<2F>、<1F>&<3F>、<2F>&<3F>、<1F>&<2F>&<3F>;第四类包含<1I>、<2I>、<3I>、<1I>&<2I>、<1I>&<3I>、<2I>&<3I>、<1I>&<2I>&<3I>。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标记有3类,共计6种:“<1B>、<1A>”、“<2B>、<2F>”、“<3B>、<3A>”。首先,本研究对英语诗歌当中的28种标记进行数据收集及分析。然后,对使用频率最高的6种标识采用个案分析进行深入的研究。第六章总结本研究的结果,并提出本研究的贡献及不足之处。综上所述,通过运用事件域认知模型,本论文对诗歌语篇连贯性进行了质化研究和量化研究,希望能够进一步丰富英语诗歌语篇连贯性研究和事件域认知模型的应用。同时,也希望本论文对诗歌写作、语篇教学、阅读理解以及英汉语写作教学等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