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产证券化是把缺乏流动性、但具有未来收入流的资产汇集起来,通过结构性重组,将其变为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出售和流通的证券,据以融资的过程。资产证券化是近30多年来国际金融领域最重要的金融创新和金融工具之一。其所具有的独特融资功能使其在国际金融市场中显示出巨大优势,被认为是国际资本市场发展的新方向。国外理论界对此课题已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并在实践中广泛应用。但在我国,资产证券化融资方式尚处于理论研究和试点阶段,截止到目前,仅进行过一些资产证券化方面的个案实践。理论界对我国选择哪些领域作为发展资产证券化的切入点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并初步认为:我国资产证券化可在具有收费权的基础设施、住房抵押贷款、银行不良资产这三个方面进行。 本文主要研究资产证券化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融资中的应用。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巨额资金。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基础设施的需求逐年增加,仅靠政府财政支出是远不够的。在当前政府财力有限,已有融资方式存在局限性的情况下,探讨如何在基础设施融资中运用资产证券化融资方式,以引入民间资本来应对当前的融资困境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对资产证券化理论进行系统、深入的分析,以基础设施为切入点,分析了我国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和障碍,并通过实际案例研究了在我国进行基础设施证券化的运作模式。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章介绍了资产证券化的一般理论和我国目前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情况。 第二章从六个方面研究了我国在基础设施领域实行证券化的可行性:基础设施收费是适合证券化的资产;从国民经济的宏观基础来看,我国适合进行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实施基础设施收费证券化,有利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发展;我国已经具备开展基础实施收费证券化的微观基础和市场动力;基础设施收费易于进入证券化市场;我国已经有了成功的资产证券化融资的经验。 第三章研究了目前我国进行基础设施证券化所面临的障碍,这些障碍包括:我国的资本市场还不够发达;资产证券化交易的会计准则和税收法规的缺乏;与资产证券化有关的法规、法律不健全;证券评级业的不规范;理论认识尚未统一;缺乏政府的有力支持。 第四章是本论文的重点,通过具体实际案例研究了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的运作模式,并分析了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融资的风险及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