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治理研究——基于政治参与的视角

来源 :湖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guoid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基于政治参与视角,依据政治参与、社会冲突和社会治理的基本理论,结合实际案例,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成因、性质、特点及其治理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研究。
  全文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基于全球化、网络化、中国经济社会转型期这一特定时代背景,通过对当前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目的和意义进行分析,理清了本文研究的内容和创新点所在。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治理历来都是一个难题,对其研究现状的评述,可以为其治理提供相关参考。
  第二部分通过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含义的介绍,分别从群体性事件的特征、效应和理论基础三个方向展开论述。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特征,它不仅呈现参与主体多元性,而且突发性强,蔓延迅速,并且承接网络和现实的两种区域,地域广泛,这些都为其治理带来很大挑战。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治理涉及到政治参与、社会冲突和社会治理三个方面的理论。
  第三部分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现状分析是网络群体性事件治理的基础部分,只有对当前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现状进行详细分析,并对其演化规律及其成因进行深入挖掘,才可以为其治理提供现实依据。当前群体性事件有扩散性逐渐加大,组织成本更低的趋势,而网络言论的限制门槛也越来越低,使得虚拟性向现实转变的概率增加。
  第四部分如何才能有效地治理网络群体性事件,就要转变政府管理方式、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并且健全网络法制法规。这一部分也是本文的难点和可能的创新点,也是本文的核心部分。
  最后是对本文的总结和展望,为下一步的研究指出了方向。
  总而言之,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时期。日益增长的利益以及价值观的多样化,使社会冲突变得日益复杂。日渐频繁的网络群体性事件,不仅极深的影响着目前的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而且也对各级政府的议事能力和行政方式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我们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有效管理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其他文献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越来越追求美好的生活。要想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仅要关注大家的物质性需求、社会性需求和心理性需求,还要关注人民对碧空如洗、空气清新、温馨怡人的居住条件和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生活垃圾的不恰当放置、运输和处理会严重污染环境,是一大污染源。我国生活垃圾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加强,并且技术相对陈旧,浪费资源、影响环境。生活垃圾处置体系尚不完善,处置缺口较大,都对我国生
经济金融化问题近年来受到了学界的广泛的关注,学者们对金融化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研究表明,经济金融化会导致实体经济增速降低,实体投资被挤出,经济脱实向虚,社会稳定性下降。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逐渐将目光投向了微观企业的金融化问题。研究发现,公司配置金融资产的动机有两个,分别是为企业储备流动性的“蓄水池”动机和替代经营资产获得高额收益的替代动机。金融化对企业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即金融资产为
学位
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而投资的基础则是融资,企业融资是企业运行的重中之重,弥补内外部融资成本之间的差异,即如何有效的进行低成本融资成为了每个企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资本市场遭受重创,资金供给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导致外部融资的成本逐步攀升,企业面临较为严重的融资约束问题,进而抑制企业和经济发展。国内外众多学者对企业融资约束问题进行深入探究,通过研究企业融资约束的成因
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中指出,我国的经济已经由高速度增长阶段转变为高质量发展阶段,目前创新成为引领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也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战略支撑。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其研发活动是我国从“中国制造”发展成为“中国创造”的动力源泉。然而,尽管近年来我国在各类研发活动方面加大了资金投入的力度,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整体创新能力还是相对较弱,企业的研发投入仍然不足。企业如何在经济结构转
学位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市场也面临着更加多元化与国际化的发展,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国际间的资本流动也越发频繁;同时随着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导致我国进出口贸易环境也受到影响。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汇率与股价的波动呈现了一定程度的相关性,且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行业分化。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构建VAR模型结合DCC-GARCH模型,分别从均值溢出与波动溢出两个方面,
学位
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整个世界背负着众多的冲突。联合国、欧盟以及像美国、中国这样的大国已经提出如何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这个议题。但是要达到这个共同的目标,就意味这这些机构或大国之间的分析。讨论到解决冲突的追索权,是通过干预和向交战双方提供援助还是通过干预,这让作者提出一个新的议程。  本文的目的是了解中国对联合国维和政策模式的变化,从尊重不干涉一个主权国家的内政,到成为全球的重要决策者。本文的议
随着世界的转型,国家间互动的方式也在发生变化。冷战的结束带来了国际关系领域的重大变化(单极秩序)。中国在亚洲崛起的同时,美国成为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和霸权国。这种发展和变化即使没有使美中两国在体系中以一种更具协作性的方式互动,也至少密切了美中两国的关系,以便保证国际秩序的和平与稳定。美中两国的接近是通过以合作的方式打击核扩散与核技术转让、遏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及禁止毒品走私的努力达成的。在接近与
1990年美国学者小约瑟夫·奈教授提出“软实力”概念之后,引起了国际关系研究者的兴趣。次年,这个概念便进入中国学者的研究视野。从目前的统计数据来看,2005年以前国内学者对它的相关研究还不是很多,但之后形成了一种研究热潮。这个热潮是由中国经济总量在国际排名的迅速上升、中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影响力增大、中国人民对国家前途的自信与期待以及中国领导人对国家软实力的强调等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由此,软实力
学位
立足于自由和民主关系的视角,回答能否以自由看待民主、怎样以自由看待民主这两大问题,是本文的宗旨。全文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找到自由和民主在价值逻辑上的相关性;第二部分,论证民主在实践过程中对自由的依存性。通过这两部分的论述,回答“能否以自由看待民主”的问题。第三部分,考察民主在实践方式上和自由的疏离性,这为回答如何以自由看待民主,使自由和民主之间能够达成“应然”的关系提供借鉴。结论部分回答应该怎
学位
白鲁恂是政治文化研究领域心理文化诠释学派的代表人物,开创了西方学者对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心理文化分析。以呈现和解析白鲁恂的心理文化分析路径为目的,本文以历史主义方法从平面与纵深两个角度展开如下问题的讨论:1)白鲁恂为什么对政治文化乃至于中国政治文化产生兴趣,哪些因素影响了白鲁恂政治文化研究方法的取向?2)白鲁恂如何运用心理文化分析法研究中国政治文化?3)从白鲁恂关于中国政治文化的心理文化解释中,怎样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