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总结赵德喜教授治疗偏头痛的核心中药及用药规律,对核心中药治疗偏头痛的潜在靶点及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
方法:
1.纳入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就诊于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赵德喜教授门诊符合纳排标准的病例。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病例基本信息,总结用药规律,挖掘导师治疗偏头痛的核心中药。
2.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在TCMSP数据库中筛选药物的有效成分及对应靶点,在GeneCards数据库中筛选疾病靶点,使用Cytoscape3.8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网络;应用STRING蛋白质数据库网站制作蛋白互作网络图,并将结果导入Cytoscape3.8软件中筛选关键靶点。通过Rgui3.6.2软件对潜在靶点进行GO功能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推测核心中药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机制。
结果:
1.本研究最终纳入160例符合纳排标准的病例,其中女性107人(66.88%),男性53人(33.12%)。年龄在31-40岁患病率最高。
2.纳入的医案以肝郁脾虚证和肝郁化火证最多见。其中,肝郁脾虚证的临床表现以单侧头痛,头痛呈胀痛为主症,兼有恶心,呕吐,情绪抑郁或急躁易怒,善太息,食少纳呆,便稀不爽,舌苔白或腻,脉弦或细等症状;肝郁化火证以单侧头痛,头痛呈跳痛为主症,兼有两胁胀痛或灼痛,口干,口苦,面赤,目赤,纳差,耳鸣,多梦,小便黄或短赤,舌质红,或边尖红刺,舌苔黄燥,脉弦数等症状。
3.赵德喜教授治疗偏头痛的药物中以补虚药为主,其次为解表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等。四气中以温性、寒性、平性为主,五味中以辛、甘、苦为主。药物归经以脾胃经药物使用最多,各经药物均有涉及。
4.根据数据挖掘结果,结合导师意见,最终得到用于机制研究的核心中药有半夏、甘草、柴胡、黄芩、大枣、党参、生姜、白术、茯苓、龙骨、牡蛎、远志、石菖蒲,将其命名为和解调神方。
5.核心中药包含槲皮素、山萘酚、豆甾醇、β-谷甾醇等关键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等生物功能,对多种通路有调节作用。其治疗偏头痛的潜在作用靶点有89个,其中CXCL8、TP53、EGFR、MAPK3、RELA、MAPK14、JUN为核心中药治疗偏头痛的关键靶点。
6.通过GO分析,核心中药主要在膜筏、膜微域等处通过参与活性氧代谢、对氧化应激反应等生物过程,影响神经递质受体活性、磷酸酶结合、多巴胺神经递质受体活性等分子功能,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7.通过KEGG分析,核心中药的主要信号通路为TNF signaling pathway、Toll-like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MAPK signaling pathway、NF-κB signaling pathway。
结论:赵德喜教授门诊的偏头痛患者中以肝郁脾虚证和肝郁化火证最常见,临床治疗时用药以补虚药为主,其次为解表药、清热药等。核心中药为半夏、甘草、柴胡、黄芩、大枣、党参、生姜、白术、茯苓、龙骨、牡蛎、远志、石菖蒲,其关键活性成分为槲皮素、山萘酚、豆甾醇和β-谷甾醇,主要作用在CXCL8、TP53、EGFR、MAPK3、RELA、MAPK14、JUN等关键靶点上,可能通过调节TNF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等相关通路,发挥治疗偏头痛的作用。
方法:
1.纳入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就诊于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赵德喜教授门诊符合纳排标准的病例。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病例基本信息,总结用药规律,挖掘导师治疗偏头痛的核心中药。
2.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在TCMSP数据库中筛选药物的有效成分及对应靶点,在GeneCards数据库中筛选疾病靶点,使用Cytoscape3.8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网络;应用STRING蛋白质数据库网站制作蛋白互作网络图,并将结果导入Cytoscape3.8软件中筛选关键靶点。通过Rgui3.6.2软件对潜在靶点进行GO功能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推测核心中药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机制。
结果:
1.本研究最终纳入160例符合纳排标准的病例,其中女性107人(66.88%),男性53人(33.12%)。年龄在31-40岁患病率最高。
2.纳入的医案以肝郁脾虚证和肝郁化火证最多见。其中,肝郁脾虚证的临床表现以单侧头痛,头痛呈胀痛为主症,兼有恶心,呕吐,情绪抑郁或急躁易怒,善太息,食少纳呆,便稀不爽,舌苔白或腻,脉弦或细等症状;肝郁化火证以单侧头痛,头痛呈跳痛为主症,兼有两胁胀痛或灼痛,口干,口苦,面赤,目赤,纳差,耳鸣,多梦,小便黄或短赤,舌质红,或边尖红刺,舌苔黄燥,脉弦数等症状。
3.赵德喜教授治疗偏头痛的药物中以补虚药为主,其次为解表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等。四气中以温性、寒性、平性为主,五味中以辛、甘、苦为主。药物归经以脾胃经药物使用最多,各经药物均有涉及。
4.根据数据挖掘结果,结合导师意见,最终得到用于机制研究的核心中药有半夏、甘草、柴胡、黄芩、大枣、党参、生姜、白术、茯苓、龙骨、牡蛎、远志、石菖蒲,将其命名为和解调神方。
5.核心中药包含槲皮素、山萘酚、豆甾醇、β-谷甾醇等关键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等生物功能,对多种通路有调节作用。其治疗偏头痛的潜在作用靶点有89个,其中CXCL8、TP53、EGFR、MAPK3、RELA、MAPK14、JUN为核心中药治疗偏头痛的关键靶点。
6.通过GO分析,核心中药主要在膜筏、膜微域等处通过参与活性氧代谢、对氧化应激反应等生物过程,影响神经递质受体活性、磷酸酶结合、多巴胺神经递质受体活性等分子功能,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7.通过KEGG分析,核心中药的主要信号通路为TNF signaling pathway、Toll-like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MAPK signaling pathway、NF-κB signaling pathway。
结论:赵德喜教授门诊的偏头痛患者中以肝郁脾虚证和肝郁化火证最常见,临床治疗时用药以补虚药为主,其次为解表药、清热药等。核心中药为半夏、甘草、柴胡、黄芩、大枣、党参、生姜、白术、茯苓、龙骨、牡蛎、远志、石菖蒲,其关键活性成分为槲皮素、山萘酚、豆甾醇和β-谷甾醇,主要作用在CXCL8、TP53、EGFR、MAPK3、RELA、MAPK14、JUN等关键靶点上,可能通过调节TNF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等相关通路,发挥治疗偏头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