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托尼·莫里森是美国杰出的非裔美藉女作家,被公认为最具影响力的非裔美国作家之一。她的作品往往表现出对黑人历史、生存环境和命运在不同时代的高度关注。她最新的第11部小说《上帝救助孩童》(2015年)一经出版就引起了极大的关注。这是莫里森第一次把小说背景设置在美国现代社会。在莫里森之前的10部小说中,她用大量的笔墨描绘了过去历史时期黑人的历史、文化、身体和心理创伤。但这一次,她将她的关注点转向当代美国社会黑人女性的命运和主体建构。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叫布莱德的黑人小女孩经历了一系列的创伤,如种族歧视、父母的遗弃和虐待以及童年时作伪证的负罪感。之后通过内心反省,黑人和白人群体的帮助和启发,布莱德终于摆脱了童年的创伤,完成了作为一个真正自信的黑人女性的主体建构。镜像阶段理论和“三界”(现实界、想象界和象征界)是拉康理论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其主体身份建构的重要理论基础。本文主要分析布莱德在这三个不同阶段中的生存环境和主体建构,揭示美国当代生活环境下黑人女性是如何完成自己的身份建构。本文分为五部分。第一章是导论部分,简要介绍了作者托妮·莫里森和小说《上帝救助孩童》,以及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简要概述了拉康主体建构理论,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意义和文章结构。第二章着重分析了布莱德在镜像前阶段(也称为现实界)的童年生活状况和破碎的自我意识。面对白人的种族歧视,黑人群体中的肤色深浅歧视,父亲的抛弃和母亲的虐待,布莱德从未感受到任何人的关怀、温暖和爱。所有恶劣的环境剥夺了布莱德本该正常的童年,给后面的镜像阶段蒙上了阴影。第三章主要论述了布莱德在镜像阶段中(也称为想象界)对自我的探索。在这个阶段,布莱德开始挑战她母亲设置的规则,并开始有自己的想法。由于自我本体的虚空性,主体需要在他人镜像中的虚构形象不断地确认自己的存在,也开始了主体的自我异化。在他人镜像的影响下,布莱德构建了一个想象的自我。为了实现母亲眼中期待的勇敢而令人自豪的女儿形象,她在一次法庭案件中作伪证,导致一名无辜的白人教师因儿童骚扰罪被判入狱25年。后来,她没有听从母亲的建议继续学习,而是很早就离开了家,高中毕业后就去上班了。她想证明,在母亲眼里,她不再是那个懦弱胆小的黑人小女孩,而是一个坚强的女孩。更何况,在流行黑色美的时尚潮流中,布莱德利用自己完美的深黑肤色和性感身材,在一家化妆品公司获得了一个看似光彩夺目的经理职位,成为时尚界肤浅男人追捧的黑美人皇后。她沉迷于美国过度消费文化所塑造的黑美人形象。布鲁克林,布莱德认为最好的朋友,原来却是一个虚伪的朋友,利用布莱德得到她在工作中想要的一切。布莱德自认为在恋爱关系中是一个女朋友的完美形象,也直到男朋友布克的离开而破灭。第四章主要探讨布莱德在后镜像阶段中(也称为象征界)主体建构的最终完成。在这个阶段,主体开始真正认识社会法则,在父亲之名的权威下开始承认并融入进现实世界。通过自我反省,布莱德向受害者索菲亚坦承了自己的罪行,这驱除了她内心久久挥之不去的内疚和羞耻感。随着布克的离去,布莱德的成年女性特征开始退化,这也是布莱德之前建构的虚构主体的解体的内在反映。这意味着她的主体建构在朝着更好的方式进行自我重建。在寻找布克的旅途中,一对白人夫妇和一个叫做瑞恩白人女孩在一次车祸中救了布莱德。在这对白人夫妇的启发下,布莱德对不同种族有了新的认识和态度,意识到没有一种肤色是罪恶,都是来自上帝的礼物。瑞恩,一个白人女孩,在童年时也遭受了来自母亲的精神创伤。她就像布莱德的另一个自己,最终她们的创伤通过相互言说得以治愈。最后,在精神母亲奎恩的启迪下,她是一位像母亲一样给予布莱德关怀和爱的黑人老妪,布莱德终于走出了儿时母爱缺失的创伤。奎恩扮演着精神母亲的角色,激励着布莱德认识到童年创伤的根本原因是自我厌弃和对黑人文化传承的丧失,而接受强加在黑人身上的白人审美。最后,随着布莱德的怀孕,她回归了母性的传统,延续了新的生命,从而一个真正的黑人女性主休终于被构建起来。第五章是结语部分,对布莱德这三个阶段的主体建构进行了总结,得出作者莫里森对当代美国社会黑人女性自我建构的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