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分化是当前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焦点问题,也是社会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但现有的研究大多属于宏观分析,并没有涉及用直接测量的方法来描述一个小型社区的资源分配动态。本论文直接测量了一个小型的同质性社区——穆村的经济分化状况:2004年它的工业生产总值为12亿元,2005年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为0.63;并考察了这一分化发生的过程,探究分化的发生机制。 本论文首先描绘出了分化发生的社区基础。穆村拥有悠久深厚的社区历史,历史上的荣辱兴衰化作强韧的社区记忆,形塑着当前穆村人的集体意识。穆村居民全部为回族,全部信仰伊斯兰教,同一的回族身份和兴盛的宗教生活使得穆村人具有强烈的集体认同。穆村历史以来人多地少,穆村人所共同赖以生活的是一种传统的生计方式——皮毛加工业。在这项生计方式转变为致富手段的过程中,穆村发生了显著的经济分化。 接着,本论文结合制度和行动者两种分析视角对这一分化发生的机制进行了探讨。本论文认为,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初期,行动者运用发展能力的差异决定了他们经济成就获得的差异;而当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的时期,经济成就反过来影响发展能力,二者相互强化,决定了当前社区的经济分化。 最后,本论文讨论了研究的意义。在现实层面上,本论文指出,行动者、社区和国家在推进发展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彼此相关的因素。在学术层面上,本论文将行动者所具有的社会资源视为行动者发展能力的一部分,试图为克服宏观与微观、行动与结构相对立的研究提供一个生动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