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会议建筑的空间建构及形态生成研究——基于原型的类型学解读

来源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t_1984ta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创新与传承关系密切,传统既可以促进建筑的创作,也可能限制了人们的思路,这取决于建筑师对传统的态度。因此建筑创作就涉及到怎样继承传统,怎样发展传统的问题。而类型学正是试图解答这种历史与现代之间传承关系的理论。   本文主要以现代会议建筑空间为研究对象,借用当代西方建筑类型学理论的研究方法,从理论分析和实践考察的双重视角对现代会议建筑进行了解读。论述的主要内容包括:从历史中寻找出“会议空间原型”,对其功能空间要素(表层结构)与空间结构模式(深层结构)两个层面进行抽象简化提取;接下来将历史“会议空间原型”置于现会议建筑的背景之下,研究其各个内部空间要素及结构模式的“转译”变化过程。最后将会议建筑类型学研究的理论成果提升到实践层面,对类型学基于“原型”的设计方法在现代会议建筑内外部空间形态设计上的影响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并对其具体表现特征和美学价值取向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论文的整个论证结构是根据类型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进行安排的,建立在一套理性有序的框架之上:前半部分是“会议空间原型”的提取过程,包括一些基本代码的收集整理:后半部分是“会议空间原型”的“转译”过程,包括对基本代码的加工变形;最后通过三类实例总结分析,得出现代会议建筑基于“原型"的类型学形态生成法则。
其他文献
作者在台湾交流学习期间观察发现,台湾有许多富有人文关怀的街区巷道和社区空间。通过探究,作者发现其背后是一套具有台湾特色的参与式社区规划体系。其规划模式经过几十年的
在中国高速发展的今天,各种城市社会问题不断涌现,提前深入的研究城市商品住宅建筑的套型设计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本文以成都市的住宅套型为对象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为
建筑学的发展来自于外在和内在两种因素的影响。首先,全球化和信息化的社会语境大大加强了事物之间的联系性和相互之间的影响,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了信息共享。在这样的环
文远楼作为二十世纪中叶中国现代建筑的经典,长期以来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它身处的解放初期的大时代背景,以及它身后的理论基础,都成为人们一直以来的话题。由于它的设计师黄毓
中国私家园林既是古典园林的一部分也是中国文化艺术内涵最丰富、最活跃、最深刻、最难领悟的混合载体。私家园林的营造是古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浓缩体现,凝聚了千百年间能工
21世纪是一个“城市世纪”。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E.Stiglize)曾讲过:“中国的城市化和美国的高科技发展将是深刻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的两大课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休闲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同时在国家生态文明的倡导下,以及人们对于湿地文明的重新认识,湿地休闲成为现阶段人们新兴的一种
当今社会,随着我国住宅建设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增长型的转变、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以及人们经济、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生活条件的追求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因而对住
国家游泳中心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标志性建筑物与“鸟巢”一样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重大赛事都有安排在晚上举行的传统,更加突出了国家游泳中心景观照明的重要性。国家游
近些年来地域性城市设计的兴起,其重要意义之一是唤醒了公众对城市的环境意识和人性化意识。尽管国内决策者、设计者和公众对地域性城市设计的接受程度在不断提高,但不可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