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人类产生开始,敬老养老就一直是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课题。人类作为群居性动物,无时无刻不处在各种社会关系中,而父母与子女之间是有生养之恩的亲情关系。老一辈人用辛勤的劳动创造了多彩的世界,养育了儿女,教会了他们生存的本领,增强了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因此,对父母的孝敬,对老一辈人的尊敬,是人们的天性,春秋战国时期敬老养老礼的产生有着必然性。关于这一时期敬老养老礼形成的时代背景,本文主要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家国同构的社会形态、重要的社会观念——儒家忠孝观等方面,分析敬老养老礼在这一时期产生的重要原因。本文论述了春秋战国时期敬老养老的范畴以及这一时期的敬老养老礼仪,利用相关文献资料对这一时期“老”的年龄进行了界定,总体上认为先秦时期以五十岁作为进入老年的标志。敬老养老和传统孝道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本文认为,在其内涵、外延和侧重点上,二者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因此对这两个相近的概念做了对比分析。本文分别从家庭养老、社会对老人的优待政策、社会上的尊老敬老礼俗等方面,论述这一时期对老人的尊崇和优待;分别从节制之礼、乡饮酒礼、养三老五更礼、请安献食礼、丧祭之礼等方面,论述这一时期敬老养老的主要礼仪形式。本文之所以把丧祭之礼也列入敬老养老的范畴,是考虑到古人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的尊老敬老观念。春秋战国时期的敬老养老礼对当时的社会,以及后世的传承产生了重要影响。春秋战国时期的敬老养老礼促进了社会风气的改良,巩固了统治秩序,表明了敬老养老在当时的重要性以及必然性。春秋战国时期的敬老养老礼仪固然有其局限性,礼仪形式繁琐、刻板,没有把父母和子女放在平等的地位上来看待,很多优待政策的规定内容重政治标榜性而轻切实可行性等等。但是,敬老养老礼提倡的孝道、对老人的尊重,也就是子女对父母、社会对人的尊重,是对老人一生劳动成果和价值的尊重。反思当代养老问题,如何提高国民道德修养,更好地让子女意识到敬养父母的重要性,从内心真正去赡养老人仍是我们要努力的方向,也是解决当今养老问题的一个关键点。面对社会老龄化现象,如何批判地继承传统的尊老敬老文化,让老年人得到更好的照顾,建立健全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社会、政府共同参与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完善相关社会保障体系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