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小企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中小企业普遍财务信息透明度较低,管理制度比较松散,经营稳定性较差,并且缺乏传统商业信贷所需要的融资抵押物和担保等问题,大批中小企业陷入了融资困境,不得不随时面临着资金短缺以及流动性不足的难题,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以及生产扩张。为了弥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供应链金融应运而生,它为陷入融资困境的中小企业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融资途径,该业务极大地消除了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不仅解决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也为银行提供了新的利润增长点。根据申银万国的一份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整个供应链金融业务融资余额规模达到5.75万亿元,2012年有望达到6.9万亿元,增速大概为20%,此外,供应链金融的融资业务还将带来派生存款以及丰厚的中间业务利润,极大地刺激了商业银行开展供应链金融的积极性。同时,作为一项新兴的金融产品,供应链金融涉及到很多环节以及较多的参与者,有必要对供应链金融的相关理论以及风险控制做进一步研究,以便更好地推动供应链金融健康发展下去。本文首先研究了中小企业的信用水平、中小企业的融资状况、供应链金融的基本概念、供应链金融模式下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通过借鉴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构建出主体评级与债项评级相结合的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价体系。然后,对软集合以及双射软集合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将其应用到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指标约减,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并采用灰色综合评价法进行综合评价,全面系统地分析了供应链金融模式下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水平。最后通过案例分析比较了供应链金融与非供应链金融模式下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评价值,研究表明供应链金融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小企业的资金短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