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信息己成为继物质、能源之后的第三大基本资源,成为决定社会生产力、竞争力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信息时代的社会特征:教育终身化、学习社会化、社会知识化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新的基本要求,即信息素质。对人的信息素质的基本要求必然地也对教育的基本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信息素质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必然要求。
在发达国家,以美国和澳大利亚等为主,由图书馆用户教育和计算机教育等融合发展而来的信息素质教育己经轰轰烈烈地开展了近30年。其间,产生了大量信息素质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成果,形成了许多较为完善的信息素质标准。我国对信息素质及教育的理论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尽管出现了相当数量的研究文献,但从总体看,这些研究还停留在较粗浅的层次。同时,我国的信息素质教育实践也相对落后。
信息素质评价标准有利于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进行。只有清楚地了解学生所拥有的信息素质的状况,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课程计划和培养方案,才能看到信息素质教育的成果和不足,从而改进信息素质教育。信息素质评价标准之于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得到国内情报界、图书馆界人事的认同,并在该领域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从相关的文献来看,过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国外信息素质标准的介绍和修订以及对标准内容的探讨上,其中陈文勇、李爱武、杨林、曾晓牧等针对大学生和专业技术人员制定了信息素质评价标准,而关于评价方法、评价工具、标准实施指导方面的研究尚未深入。因此,根据我国信息素质教育的发展现状,并借鉴国外信息素质评价标准的研究成果,制定和实施适用我国大学生的信息素质评价标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在研究信息素质的起源、信息素质定义发展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目的与内容。从信息素质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信息素质教育与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和信息素质教育与创新人才的培养三个角度分析了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必要性。从我国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发展的实际出发,同时借鉴国外信息素质教育的启示,对我国如何开展信息素质教育总结提出了若干原则、途径和方法。
其次,研究了国内外的信息素质评价标准,介绍了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英国几个比较成熟的信息素质评价标准和我国学者在信息素质评价标准这一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选取了北京高校图书馆学会承担的项目《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素质能力示范性框架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高校学生通用层次的信息素质能力指标体系)——《中国高校信息素质能力指标体系》作为大学生信息素质评价量表编制的理论基础。初步编制的大学生信息素质量表分为信息意识、信息需求确定能力、信息获取能力、信息评价、融合能力、信息管理、组织和利用能力、信息道德六个分量表,内容覆盖了国内学者达成共识的信息素质内涵的三个方面: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接着,选取样本对量表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是在校大学生,根据统计学确定样本数的要求,在本校内共发放了200份问卷,筛选出有效问卷156份,并使用SPSS对调查数据进行了科学的分析。根据项目分析、因素分析和信度分析的结果,删除了量表中不符合要求的题项。正式的量表具有一定的效度和信度,达到了本研究预期的要求。在评价方法方面,提出了用模糊数学评价大学生信息素质等级的方法。
最后,对本论文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归纳了《大学生信息素质评价量表》的特点。同时,指出了本研究中存在的局限,并对该领域今后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有:
1.首次编制了适用我国实际的《大学生信息素质评价量表》作为我国大学生信息素质评价的工具。目前国内在信息素质评价标准这一领域的研究尚处起步阶段,从相关的文献来看,过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国外信息素质标准的介绍和修订以及对标准内容的探讨上,其中陈文勇、李爱武、杨林、曾晓牧等针对大学生和专业技术人员制定了信息素质评价标准,但对于评价方法、评价工具和标准实施指导的研究尚未深入。本研究丰富了信息素质评价标准的应用研究。
2.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量表内容进行了修正。使用SPSS软件对问卷调查所收集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并根据项目分析、因素分析、信度分析的结果删除了量表中不符合要求的题项,修改后的正式量表具有一定的效度和较高的信度。
3.建立了大学生信息素质评价的模糊数学模型。大学生信息素质的定量性评价较难实施,首先各题项的评价难以量化,其次量化后的数据的简单加减的结果也不能很好的体现学生的信息素质。鉴于对学生信息素质的评价难免带有模糊性和主观性,利用模糊数学的方法,确切地说,运用模糊综合评判原理将学生信息素质评价中的“模糊性”与评价要求的“精确性”辨证统一起来,使评价结果尽量客观,从而取得更好的实际效果,提高了对学生信息素质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可操作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