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背景:结肠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位居第三位,近年来备受大家的关注。结肠癌发病隐匿,大多数结肠癌患者在初诊时已经伴随有不同程度的肿瘤转移。尽管早期手术和放化疗能在一定程度治疗和缓解结肠癌,但是对于已经伴有转移或者再复发的患者而言,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结肠癌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导致结肠癌转移的机制更为复杂,对于结肠癌的转移机制研究将为我们靶向治疗结肠癌带来机遇。目的:本课题旨在研究YAP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结肠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位居第三位,近年来备受大家的关注。结肠癌发病隐匿,大多数结肠癌患者在初诊时已经伴随有不同程度的肿瘤转移。尽管早期手术和放化疗能在一定程度治疗和缓解结肠癌,但是对于已经伴有转移或者再复发的患者而言,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结肠癌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导致结肠癌转移的机制更为复杂,对于结肠癌的转移机制研究将为我们靶向治疗结肠癌带来机遇。目的:本课题旨在研究YAP抑制结肠癌细胞自噬的分子机制,为临床上治疗结肠癌寻找新靶点。在细胞水平上明确YAP上调Bcl-2转录表达的作用,进一步深入研究YAP通过上调Bcl-2的表达抑制结肠癌细胞的自发性自噬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免疫荧光和电镜观察在结肠癌SW620细胞系中不同YAP表达水平下自噬小体数量的变化;用Western blot检测接种结肠癌SW620过表达YAP和敲低YAP细胞系后的小鼠肿瘤蛋白中不同YAP表达水平对LC3II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在结肠癌SW620细胞中瞬时转染改变YAP的表达水平后Bcl-2和LC3II的表达水平;Ch IP-q PCR检测YAP是否在Bcl-2启动子上富集;Dual-Luciferase检测在过表达YAP稳定细胞系中Bcl-2转录活性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瞬时转染改变TEAD的表达水平后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的变化;CO-IP检测YAP与TEAD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破坏YAP和TEAD的结合后Bcl-2、TEAD和YAP的表达水平。设计ɑ=0.05为显著性水平,运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的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进行统计学分析是否具有显著的差异。结果: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结肠癌SW620敲低YAP细胞中自噬小体数量明显增加;电镜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结肠癌SW620过表达YAP细胞中自噬小体的数量明显减少,敲低YAP细胞中自噬小体的数量明显增加;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接种结肠癌SW620过表达YAP细胞的裸鼠肿瘤蛋白中,LC3II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接种结肠癌SW620敲低YAP细胞的裸鼠肿瘤蛋白中,LC3II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结肠癌SW620细胞中瞬时过表达YAP后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瞬时敲低YAP后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Ch IP-q PCR结果显示,YAP在Bcl-2的启动子区域富集;Dual-Lu ciferase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YAP细胞的Bcl-2转录活性的变化明显升高;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结肠癌SW620细胞中过表达TEAD后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敲低TEAD后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CO-IP结果显示YAP可以与TEAD的结合,共同发挥作用;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药物Vertepor fin作用后,破坏YAP与TEAD的相互作用,Bcl-2表达水平降低。结论:1.过表达YAP抑制结肠癌细胞自噬;敲低YAP促进结肠癌细胞自噬;2.YAP可能通过上调Bcl-2的表达抑制结肠癌细胞自噬;3.YAP可与转录因子TEAD结合调控Bcl-2的转录表达。
其他文献
背景:川崎病(KD)又称为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发热、非化脓性淋巴结肿大、结膜充血及皮肤黏膜改变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全世界对于这种急性全身性血管炎性综合征的认识已经达成了初步的共识,但对于KD的诊断及治疗上仍存在很大的挑战。目的:探究川崎病患儿1,25-(OH)2D3水平及维生素D联合丙种球蛋白、阿司匹林对川崎病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11月期间于襄阳市第一人
目的:急性STEMI患者接受直接PCI术后应用DAPT治疗药物阿司匹林、P2Y12受体抑制剂是必要的。鉴于“东亚悖论”现象的存在,东亚人群较欧美人群有着较低的缺血风险和更高的出血风险。为此评估替格瑞洛在接受直接PCI治疗的急性STEMI患者中发挥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的疗效及风险;分析比较两种抗血小板药物在治疗术后出现出血及缺血事件的差异。方法:入选2015年1月到2019年7月就诊于襄阳市第一人民医
背景:肺癌是全球癌症相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占所有肺癌种类的85%以上。目前NSCLC的治疗方式以外科手术、放化疗及靶向治疗为主。然而现有的治疗方式仍不能有效控制肿瘤进展。寻找新的治疗策略和治疗药物仍是NSCLC治疗的关键。自噬是真核生物中高度保守且依赖于溶酶体的分解代谢过程。研究表明,细胞毒性自噬在肿瘤进展中发挥抑癌作
背景:从20世纪90年代我国已经进入了轻度老龄化社会。目前影响老年人病情危重、死亡率较高排在前列的疾病当属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并且有逐步年轻化的趋势。研究表明,梗死动脉缺血再灌注治疗时间与STEMI患者的长短期预后密切联系,伴随总缺血时间(total ischemic time,TIT)的延长,
背景:终末期肾病患者主要依靠肾脏替代疗法及肾移植治疗,其中大部分的人依靠血液透析维持生命,但生存质量较低。并且随着透析次数的增加,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通常会经历一系列令人痛苦的心理及身体状况。终末期肾病患者还具有很高的疾病负担,死亡率超过与年龄相匹配的癌症和心血管患者。尽管如此,很多患者并没有与亲人或临床医生就临终问题进行交谈,例如是否接受重症监护室治疗、转介到姑息治疗服务、退出肾脏替代治疗、复苏准
背景:近年来,随着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的开展,人们发现了一些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人群中动脉粥样硬化发生风险相关。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发生由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决定,且多呈复杂性遗传模式。二肽基肽酶-4(DPP4)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中扮演着重要参与者,目前研究表明冠心病的主要病理机制就是动脉粥样硬化,2型糖尿病(T2DM)是冠心病(CAD)的独立危险因素,T2DM远期并发症及死亡
背景:颈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颈椎病,由于近些年电脑及智能手机的普及,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患病人群呈年轻化的态势。大部分患者经过规范保守治疗后症状可以缓解,但部分保守治疗无效或呈进行性加重的患者则需要进行手术干预。目前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标准术式,但该术式通路相关并发症及邻近椎体退变无法避免。颈后路经皮全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是近些年兴起的新术式,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发
背景:我国糖尿病的年轻化趋势明显,中青年人群已成为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增高最快的群体。糖尿病本身作为一种压力源会导致患者产生一定的心理应激反应,而病耻感即为其中一种。已有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存在病耻感,但关于糖尿病患者的研究多集中于老年群体,较少关注中青年群体。本研究以压力认知评价模型和修正标签理论为基础,探讨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社会支持、自我效能与病耻感的关系。目的:本研究调查对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
背景:2018年《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杂志报道的全球最新癌症数据显示:恶性肿瘤中,胃癌发生率列第5位,病死率列第3位。胃癌易发生远端转移。因此,寻求新的胃癌生物标志物,探究其潜在分子机制,对早期胃癌诊断、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失巢凋亡效应分子Bit1在多种肿瘤中表达异常,可发挥抑癌或促癌两种相反的作用。已有研究通过免疫组化法初步显示:Bit1在正
背景: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可影响肥胖相关的代谢综合征,表现为肝脂肪变性、胰岛素不敏感和葡萄糖耐受不良。高脂饮食(high-fat diet,HFD)促进NAFLD的发生发展,刺激肝脏中甘油三酯的过度积累和胰岛素抵抗。NAFLD已成为继病毒性肝炎后另一大导致终末期肝病的疾病,其发病率逐年提高,目前没有令人满意的治疗方法。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