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葡萄酒中橡木多酚辅色化机制研究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wei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花色苷类化合物是红葡萄酒中主要的颜色物质,其种类、状态和含量决定了酒体的色泽特征和陈酿潜能。但是,花色苷化学性质不稳定,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而降解,使得国内大部分红葡萄酒都存在色度较浅、颜色稳定性不佳等问题,特别是在我国葡萄酒产业规模较大的新疆、甘肃等西部干热产区,这个现象更为突出。研究发现,通过花色苷与辅色素类物质的相互作用,即辅色化作用,可以达到增强葡萄酒色泽、提高颜色稳定性的效果,是一种天然有效提升红葡萄酒色泽的方法。因此,本文拟通过对红葡萄酒中花色苷辅色效应的研究,特别是针对橡木多酚为辅色素的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的探讨,以期为如何提高我国红葡萄酒颜色特性及陈酿过程中色泽稳定性,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和科学参考。通过对橡木板材中的酚类物质进行测定,鉴定出没食子酸、香草酸、丁香酸、阿魏酸、鞣花酸,以及香草醛、丁香醛、芥子醛和松柏醛等化合物。同时结合有关文献材料,试验最终选择对羟基苯甲酸、原儿茶酸,没食子酸、香草酸、丁香酸、对香豆酸、咖啡酸、阿魏酸、鞣花酸,以及香草醛、丁香醛和松柏醛等12种酚类物质为辅色因子,参与相关的模拟反应,测定相应的辅色效果,可初步确定鞣花酸在供试的12种化合物中效果最好。此外,试验结果还表明,羟基肉桂酸类化合物的辅色效果要优于羟基苯甲酸类物质,而酚醛类化合物的辅色效果要低于其相应的酚酸类物质,并且辅色效应随苯环上羟基和甲氧基数目的增加而提高。通过对影响辅色反应效果的因素进行研究,试验发现增加辅色素浓度,可以强化辅色效果,改善溶液色泽,特别是当辅色浓度达到最高时,效果最为显著;不同温度对辅色反应的影响效果不同,当温度高于20℃时,由于温度对辅色复合体的破坏,反应溶液会出现减色和蓝移变化;当反应体系pH为1.0时,辅色效果不明显,随着pH的升高,溶液的增色和红移改变逐渐加强,并在pH 3.0时出现极值,表现出明显的辅色特性;加入乙醇可以弱化辅色反应效果,但是各辅色素因子的表现不同。同时,对其颜色的分析可以得出,乙醇对颜色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由量变因素造成的。通过计算辅色反应过程的热动学参数,相关的结果表明,辅色反应遵循,鞣花酸>阿魏酸>松柏醛>咖啡酸>丁香酸>丁香醛>香草酸>香草醛>没食子酸>对香豆酸>原儿茶酸>对羟基苯甲酸的化学平衡常数(K)关系。辅色反应的标准吉布斯自由能(ΔG°)数据表明,供试酚类物质参与下的辅色过程为自发的放热过程,而反应的焓值(ΔH°)和熵值(ΔS°)变化与反应分子的结构有很大的相关性。量子化学模拟试验的数据进一步证明了前期试验的结果,同时通过优化辅色复合体的空间结构和计算分子间的成键类型,研究认为氢键和范德华相互作用是供试辅色素形成复合体的主要驱动力。通过在葡萄酒酒精发酵前进行鞣花酸和没食子酸物质的添加,试验结果显示,发酵前添加酚类物质,将有效降低红葡萄酒的颜色亮度(L*),提升其红色色调(a*)以及色饱和度(C*ab),增大其与对照酒样的颜色差异(ΔE*ab)。同时,处理可提高发酵阶段红葡萄酒中花色苷的辅色化程度,促进酒中花色苷类物质的浸出。在陈酿阶段,前期处理的酒样可有助于葡萄酒颜色的维持和稳定,同时,使用木桶陈酿可在一定程度上对其颜色和多酚品质进行提升。通过在葡萄酒陈酿前进行咖啡酸和没食子酸物质的添加,试验结果显示,陈酿前添加酚类物质,将有效延缓红葡萄酒颜色亮度(L*)的升高和红色色调(a*)的下降,增大与对照酒样的颜色差异(ΔE*ab),其效果与添加浓度呈一定的相关性。同时试验发现,在相同浓度时,咖啡酸处理的样品效果要高于没食子酸样品。另外,处理可延缓陈酿阶段红葡萄酒中花色苷辅色化程度的降低,促进酒中聚合花色苷比率的升高,并有助于样品中花色苷的维持和稳定,对非花色苷酚含量的下降也有延缓作用。
其他文献
当前教师在布置小学作业时存在不能有效借助互联网改进作业形式、各学科的作业之间相互割裂严重、生活应用与知识学习严重脱节等问题,导致很多教师为学生布置了很多作业却不见成效,因此应对于小学作业进行创新。本文对小学数学作业布置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调查,将整理出的数据进行分析,提出了小学数学作业布置原则,对于数学作业布置中出现的问题,从作业内容、评价、形式等方面提出相应建议,以期望能帮助教师利用小学数学作业的
为了探讨CDKN1A、CDKN1B在蛋鸡卵泡中的表达规律和模式,采用半定量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分别检测CDKN1A、CDKN1B mRNA及其蛋白在蛋鸡卵泡中的表达模式分析。结果表明:CDKN1A、CDKN1B基因在等级前卵泡中mRNA整体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等级卵泡表达水平。CDKN1A、CDKN1B蛋白主要在等级前卵泡的颗粒细胞和卵母细胞中表达。研究结果揭示了CDKN1A和CDKN1B
目的 探讨冠心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的中医证候要素规律,以期为临床辨证施治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 采集680例冠心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的四诊信息,建立数据库,采用复杂系统熵聚堆、复杂网络展示方法对数据库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结果 研究发现680例冠心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中核心症状为:胸闷、舌质紫暗、脉细、咳痰、咳嗽、喘憋、胸前区胀痛、气短、心悸、苔黄、脉滑、苔腻、脉弦、眩晕、苔白、失眠、倦怠乏力、舌质红、口干、
明确症状的本质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异常所呈现出的一系列精神或物质、微观或宏观的表现及这些表现与时间、空间、客体关系的枚举,而这些枚举相互独立、简单客观,不应进行医学上的加工,也不应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从症状的描述粒度、症状标准化的任务、症状的识别与分类标准三个方面梳理症状标准化的阶段性研究重点,通过整理古籍并结合现代临床实际病案的症状,将中医症状即"候"分为物理症状、精神症状、感觉症状、功能症状、倾向
脾乃后天之本,元气之母,主司运化之职,是机体消化饮食、吸收输布水谷精微和代谢津液的枢纽。《金匮要略》有云:“四季脾旺不受邪”,脾运化有常则卫阳可护,护卫机体不受外邪之侵扰,故脾之健旺对人体基本生理功能的维持及抗御邪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学者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与研究方法,对脾阳虚证的常见生化指标以及造模方法开展了较为广泛的研究。本文立足中医药理论,研究整理了脾阳虚证在“不运
学位
植物在与微生物长期的共进化中形成了植物先天性免疫机制以保护自身免受病原物侵袭,通过细胞膜上模式识别受体而诱发的免疫为植物先天性免疫的第一层防线。植物识别病原物后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是一种典型的早期免疫响应,植物中钙离子结合蛋白通过感知胞内钙离子浓度改变引发下游信号传导。钙依赖蛋白激酶作为一种典型的钙结合蛋白,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生物与非生物胁迫响应和胞内激素调节。前期研究表明,水稻钙依赖蛋白激酶Os
实蝇科Tephritidae隶属于双翅目Diptera无瓣蝇类Acalyptrate,是一类可对果树生产与贸易造成巨大影响的重要害虫。同时,实蝇的前翅具鲜艳的图案且交配和防御行为多样,因此长期以来一直备受世界各国农林部门、检疫部门以及生态学家的关注。目前,全世界实蝇科昆虫已知4000多种,对农林业具重要经济意义的实蝇种类超过100种,还有150多种是次要的或潜在的害虫。实蝇以成虫产卵于果皮下,幼虫
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是一类定居性内寄生线虫,每年在农业生产中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南方根结线虫寄主范围十分广泛,在侵染植物的过程中,会分泌一些效应子来帮助自身实现成功侵染。南方根结线虫的效应子主要是在线虫的食道腺中合成,通过口针分泌到寄主植物细胞中。本研究基于南方根结线虫的基因组信息,预测了 110个具有信号肽,无跨膜结构且具有核定位信号的候选效应子。利用谷枯菌-pEDV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