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近年来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 LEDVT),发病率逐年增高,可发生致命性肺动脉栓塞等并发症危及生命。临床治疗目的主要为预防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thrombosis PE)、恢复静脉通畅性、防止LEDVT的复发、最大限度地保持静脉瓣膜的功能和降低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 PTS)的发生率。但是长期以来,单纯的保守治疗、外科、介入以及中医药治疗方法都不能同时满足上述治疗目的,治疗效果受到影响。探索一条既能缓解急性LEDVT症状,又能降低PE和PTS发生率的新治疗方案是当前亟待解决的新课题。因此本课题研究介入并中医辨证序贯综合疗法对急性LEDVT的治疗效果,探讨该治疗方法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 材料和方法:2000年1月~2005年4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中心就诊治疗的60例急性LEDVT患者。男性26(43.33%)例,女性34(56.67%)例,年龄16岁~76岁。全部病例均经血管造影确诊为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发作时间3d~21d。60例均证实为髂股静脉或全下肢深静脉血栓,其中1例同时伴有下腔静脉血栓形成和影像学证实的肺栓塞。单侧下肢52(86.67%)例,双侧下肢8(13.33%)例,共68肢,其中左侧51(75.00%)肢,右侧17(25.00%)肢。气滞血瘀证39(65.00%)例、气虚血瘀证21(35.00%)例。45例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后,行介入治疗(双向溶栓、碎栓、抽栓45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17例、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术6例);15例行双向溶栓治疗,未用其它介入治疗。所有患者术后应用抗生素1周预防感染;按中医辨证内服汤药,患肢外敷双柏散水蜜剂;根据出凝血监测指标,服用川芎嗪片、肠溶阿司匹林等药物;按照制定的疗效标准术后随访1个月、6个月进行疗效评价。有7例随访1年以上。组间临床疗效、血管通畅度对比采用Ridit分析。 结果:1.术后1个月临床治愈48(80.00%)例,显效10(16.67%)例,有效2(3.33%)例,无效0例;术后6个月临床治愈56(93.34%)例,显效2(3.33%)例,有效2(3.33%)例,无效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术后术后1月和6月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64,P<0.05)。 2.急性期组与急性发作组:术后1月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03,P<0.05);术后6月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794,P>0.05)。两组介入治疗后血管通畅度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Z=4.209,P<0.01)。 3.滤器组与非滤器组:术后1月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