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省建设作为区域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有益探索,是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历史选择和科学理论指导下全新实践。由于生态省建设在我国开展的时间并不长,还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许多关于生态省建设的问题还有待于研究和探讨。本课题将围绕黑龙江省生态省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着重对黑龙江生态省建设评价体系与措施等进行相关研究。 以黑龙江省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以黑龙江省复合生态系统辨识为基础,利用生态足迹法计算了黑龙江省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证明黑龙江省目前处于生态不可持续状态。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应用环境经济计量模型,研究了黑龙江省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的定量关系,评价了环境保护政策的绩效,证明黑龙江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不是“倒U”型,揭示了黑龙江省单纯依靠经济增长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基于上述方面,从而系统论证了在现阶段黑龙江省开展生态省建设,促进生态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要性和正确性。 为定量地评价黑龙江生态省建设成果和直观表现生态省建设取得的进展,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三个方面,构建了黑龙江省生态省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共选取指标20项。采用层次分析法,应用1999-2005年时间序列统计数据,计算了黑龙江生态省建设综合评价指数,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在开展生态省建设以来,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鉴于森林覆盖率在黑龙江生态省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中权重排序在首位,利用灰色预测模型,对森林覆盖率指标进行了预测,以评价和验证《黑龙江省生态省建设纲要》确定值的准确性。 生态功能区划是生态省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为适应省域生态环境宏观指导与分级管理的需要,在对黑龙江省生态环境进行敏感性评价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的基础上,采取定性分区和定量分区的方法,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根据黑龙江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类型及生态环境特点,将全省划分成6个生态区、13个生态亚区、45个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区划以利于指导各生态区在生态省建设的总体框架下,结合各自区域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特点,在合理的生态安全阈值内,科学地开发、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根据黑龙江省自然资源和保护区建设管理的实际状况,研究制定了自然保护区体系建设方案,明确了黑龙江省自然保护区的发展目标、阐述了保障措施等内容,并对体系建设方案的实施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从详细分析和评价研究黑龙江省林业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入手,深入研究了制约林业发展的主要问题,详细论述了构建生态林业的目标和途径,从而提出了黑龙江省生态林业发展的架构,为今后生态林业的发展指明方向。以伊春市为例,深入研究了森林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途径和方法,为探索森林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提供了有益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