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通过各种长期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结合孤养方式建立应激大鼠的抑郁模型,观察在建模过程中实验大鼠及氟西汀药物干预组大鼠的体重、摄食量、糖水消耗与体重比和糖水偏爱百分比、开箱实验中行为学改变、粪便粒数改变等,探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抑郁大鼠模型建立的可行性和此模型的有效性;2、采用微电极阵列记录技术研究胸1-5脊髓及心脏场电位变化,利用病理染色技术、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研究慢性应激抑郁大鼠模型心脏局部组织的病理变化、GAP-43、TH、CHAT的染色结果,探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抑郁大鼠模型心脏病理变化及交感神经重构与胸1-5脊髓及心脏场电位变化的关系;3、探讨伴抑郁及焦虑情绪障碍的心律失常患者HRP时域指标及在健康、社会支持、睡眠、生活事件等不同心理状态下的特点及对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1、实验前对每只动物进行敞箱实验,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筛选,总得分低于30分或高于120分的动物予以剔除,共入组30只,采用成组设计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3组:抑郁模型组(以下简称抑郁组)和正常对照组(以下简称对照组),应激+氟西汀治疗组(以下简称药物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群养,不给任何刺激。单纯抑郁组和应激+氟西汀治疗组(每日腹腔注射氟西汀10mg/kg进行治疗,持续21d),采取分笼单养(孤养)的方式喂养。单纯抑郁组在21天中随机施加11种刺激,每种刺激重复1-2次,每次为一个周期。应激+帕罗西汀治疗组应激和喂养方法同单纯应激组,在实验开始第一天即给予氟西汀治疗。并在实验开始前、第一次应激7天结束后、第二次应激14天结束后、第三次应激21天结束后分别测量每只大鼠体重、饮用水、摄食量,记录蔗糖消耗试验以及敞箱试验中水平运动、垂直运动行为、清洁运动、粪便粒数等各项指标,分析应激对大鼠的影响以及抗抑郁药物与大鼠抑郁症状和体重、蔗糖摄入量和行为学指标的相关关系;2、应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Massion染色及电镜观察心脏病理变化,在左心室心尖部应用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技术观察大鼠的心脏局部组织的GAP-43、TH、CHAT染色结果。采用MEA技术观察大鼠的胸1-5脊髓神经和左、右心房及左右心室肌组织局部场电位时程(FAPD)的变化规律;3、160例心律失常人院患者及正常健康人群50例(对照组)进行抑郁、焦虑自评量表、健康测量量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生活事件量表测评,共收集伴抑郁的心律失常患者57名(抑郁组),伴焦虑的心律失常患者48名(焦虑组),同时伴抑郁和焦虑共病的心律失常患者38名(共病组),不伴抑郁或焦虑的心律失常患者55名(病例组),进行动态心电图等常规检查,分析HRV时域指标。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经历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的抑郁组大鼠体重、摄食量在应激前(200.35±13.57)g、(40.35±5.45)g较实验后(279.60±17.24)g、(12.63±2.24)g显著下降(P<0.01)。抑郁组敝箱试验中的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得分应激前(38.42±3.36)、(18.21±2.46)较实验后(12.34±0.51)、(10.45±1.32)显著下降(P<0.01),中央格停留时间明显延长,清洁动作次数应激前(18.24±1.87)较实验后(8.39±0.67)显著下降(P<0.01),抑郁组液体消耗试验中糖水消耗与体重比和糖水偏爱百分比应激前(80.43±7.35)、(68.04±4.35)实验后(14.75±3.31)、(16.34±3.51)明显下降(P<0.01)。以上各指标药物组与对照组应激前及应激14天后比较无显著差异,各指标应激前分别为(217.21±15.92)、(41.72±5.90)、(37.36±5.23)、(16.34±1.45)、(18.32±1.75)、(81.32±6.78)、(65.18±7.56)在应激实验21天后以上各指标(307.51±33.23)、(28.50±6.28)、(27.48±2.42)、(12.86±1.07)、(14.75±1.37)、(37.51±7.15)、(55.50±5.13)与对照组有差异(P<0.01)。抑郁组粪便粒数应激前(8.26±0.67)较实验后(15.40±1.57)显著增加(P<0.01),药物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2、HE染色显示抑郁组大鼠心肌细胞间质局灶性出现中心粒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对照组大鼠及药物组大鼠心肌细胞问质未出现中心粒细胞、淋巴细胞浸润。抑郁组大鼠心肌细胞间质胶原纤维、GAP-43、TH、CHAT大量增生[(46.67±5.75)%、(22.10±2.42)、(30.10±1.59)、(43.40±1.57)],与对照组[(14.10±1.85)%、(13.70±1.82)、(23.60±2.22)、(32.00±1.76)],有显著差异(P<0.05,P<0.01)。药物干预组大鼠心肌纤维化(17.23±2.79)%与对照组(14.10±2.85)%无显著差异(P>0.05)。药物干预组大鼠GAP-43、TH、CHAT增生(16.20±1.32、27.17±3.88、37.50±4.97)与正常对照组(13.70±1.82、23.60±2.22、32.00±1.76)有显著差异(P<0.01);3、心电图示抑郁组、药物组P波[(35.09±3.23)ms,(35.43±3.41)ms]比正常对照组P波(25.43±1.27)ms延长(P<0.05)。抑郁组、药物组大鼠慢性应激后胸1-5脊髓神经场电位时程[500mv,(144.25±12.63)ms,(134.32±11.23)ms及1000mv,(152.38±10.86)ms,(142.67±18.78)ms]显著高于对照组[500mv,(79.56±8.01)及1000mv,(83.14±4.61)]ms,右心房心肌组织场电位时程(11.17±0.60)ms显著长于对照组右心房(10.25±1.94)ms。药物组右心房心房肌组织场电位时程(11.34±1.00)ms显著长于对照组右心房(P<0.05)。抑郁组、药物组左右心房局部动作电位[(125.09±6.22)ms、(189.89±14.68).ms和(122.43±19.34)ms、(172.56±26.45)ms]分别长于正常组左右心房[(92.59±7.61)ms、(105.18±15.94)ms](P<0.05)。抑郁组、药物组右心房心房肌组织场电位离散度[(629.82±90.68)、(620.46±86.93)ms]显著长于正常对照组(345.72±62.38)ms,(P<0.05);4、抑郁组[抑郁分(59.63±1.56)]、焦虑组[焦虑分(59.07±2.53)]、共病组[抑郁、焦虑分(60.96±1.33)(62.15±2.1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抑郁分(33.21±1.26)、焦虑分(32.26±2.49)],有统计学上的差异(P<0.01)。HRV时域指标,抑郁组[SDNN(88.30±15.24)、SDANN(78.70±12.51)、rMSSD(22.04±2.63)、PNH50(15.26±1.07)]、焦虑组[SDNN(84.87±.13.21)、SDANN(79.33±13.01)、rMSSD(22.28±3.21)、PNH50(15.43±1.22)]、共病组[SDNN(85.73±14.34)、SDANN(77.66±13.53)、rMSSD(23.83±2.47)、PNH50(1544±1.2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SDNN (128.89±16.34)、SDANN (120:37±12.74).rMSSD(45.61±5.57).PNH50(34.72±3.53)](P<0.01)和病例组[SDNN(100.53±10.25).SDANN(97.55±10.13).rMSSD(39.51±3.07)、PNH50(25.32±2.01)](P<0.05)。在健康总分、生活事件总分上,焦虑组、抑郁组、病例组与对照组有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在正性生活事件上,抑郁组与对照组明显有统计学上的差异(P<0.01)。在负性生活事件上,焦虑组、抑郁组、病例组与对照组有明显统计学上的差异(P<0.01)。共病组在生活事件总分及正、负性生活事件分[(39.35±3.43)、(4.27±1.24)、(35.11±2.99)]及健康总分[(90.93±12.46)]上与对照组生活事件总分、正负性生活事件[(20.56±2.78)、(9.78±3.52)、(13.48±2.47)]、健康总分[(128.73±17.68)]有明显统计学上的差异(P<0.01)。在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分上,焦虑组[(48.86±2.30)、(29.20±1.42)]、共病组[(43.65±1.05)、(25.52±0.68)]患者与对照组[(38.34±2.61)、(21.57±1.37)]相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共病患者在睡眠质量因子(1.53±0.18)、睡眠总分(7.39±0.69)高于对照组(0.65±0.04)、(4.89±0.72),与对照组有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心律失常患者在睡眠总分、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5个因子分与对照组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的应激抑郁模型中,.应激因子的多变性和不可预测性是模型成功的关键。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的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活动能力显著下降、兴趣丧失、快感缺乏与抑郁症临床表现中的精神运动性阻抑症状极为相似,行为学改变可维持较长时间,且抗抑郁药物治疗有效,是较理想可靠的抑郁动物模型。该模型可适用于临床和基础的各个领域,在医学研究中有重要的地位;2、慢性应激导致抑郁大鼠模型心肌间质炎症细胞浸润,出现心肌纤维化,这可能是心肌组织电兴奋离散度增加的器质性基础。心脏GAP-43、TH.CHAT增多,胸1-5脊髓场电位时程延长,导致右心房心肌组织场电位时程延长,这可能是介导慢性应激抑郁大鼠模型心律失常交感神经重构的基础;3、伴抑郁、焦虑及焦虑抑郁共病心律失常患者HRV时域指标显著下降,表明植物神经对心脏调节功能存在障碍。在健康、睡眠、生活事件应激、社会支持等心理活动方面存在障碍的心律失常伴焦虑、抑郁患者,可能植物神经对心脏调节功能障碍更严重,更易于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伴发焦虑对于心律失常患者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