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贫困是影响川西南彝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直接原因。由于贫困地区人口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因此,教育是解决普格县贫困问题的重要手段。教育水平的优劣往往决定着贫困发生率的高低,因此教育脱贫是遏制贫困发展、蔓延和滋生的根本手段,同时也是彻底摆脱贫困的关键一步。 论文共由七章内容组成,主要研究问题及观点如下: 第1章,绪论。简要概述了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综述了国内外对教育脱贫现象的研究成果及面临的难题;提出了论文的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在此基础上介绍了论文的创新点,并总结了调查研究的不足之处。 第2章,相关概念和理论依据。该部分主要介绍了与教育和脱贫相关的概念,从不同视角的贫困理论出发,介绍了“贫困文化理论”、“资源要素理论”、“人口素质理论”和“教育机会均等理论”等。通过贫困和人力资本的内涵引出“教育脱贫”的概念。 第3章,普格县教育发展分析。概述了普格县的基本县情和教育发展现状、当前的教育困境和致贫原因。通过实地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主要从受访者的家庭收入和消费情况、父母的受教育程度、父母的教育理念、对教育政策的关注度和教育期望度进行分析,并结合教育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总结出普格县教育落后的内在致贫原因。 第4章,普格县教育脱贫机制的驱动力分析。提出驱动脱贫机制运行的动力来源,通过发挥义务教育的核心作用,突出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协同作用,深入挖掘现代远程教育的信息技术力量等,实现普格县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 第5章,全面推进普格县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脱贫机制。通过对普格县彝族贫困地区进行实地调查并分析其致贫原因,提出了改变普格县教育落后的脱贫机制,通过运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现代远程教育的“三教统筹”机制全面推进普格县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第6章,实现普格县教育良性发展的对策性建议。针对普格县当地汉语不通、师资不足、女童教育受限、现有教育模式落后等情况提出双语教学、“教育+旅游”等特色教育模式,借以推动教育的均衡发展,实现普格县“内生造血式”的彻底脱贫。 第7章,结论。本章基于对上述研究内容的总结与反思,得出结论:(1)彝区普及“9+3”义务教育的完成情况不甚理想,导致普格县的教育发展存在“贫困—教育落后—更贫困”的恶性循环(2)普格县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马太效应(3)教育与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之间存在同向变化的规律(4)“三教统筹”教育脱贫机制是推动普格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影响川西南彝区发展的主要障碍归根到底还是教育水平的滞后。一切脱贫措施都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运用教育脱贫,从传统的“外部输血式”脱贫模式向“内生造血式”的脱贫新模式转变,发挥优质教育对贫困代际传递的阻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