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采用完全随机对照双盲的方法,通过制作大鼠脓毒症模型,观察胰岛素不同目标血糖管理对脓毒症大鼠肝功能及形态学的影响,从而探讨胰岛素不同目标血糖管理对脓毒症大鼠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n=8),通过盲肠结扎穿孔术(CLP)法制备大鼠脓毒症模型,按分组进行不同处理:sham组仅做开关腹处理,静脉泵注与其它各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CLP组静脉泵注与胰岛素干预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A组静脉泵注胰岛素生理盐水溶液,目标血糖控制在4.4~6.1mmol/L;B组目标血糖控制在6.2~8.3mmol/L;C组目标血糖控制在8.4~10.0mmol/L。于造模前后不同时间点运用快速血糖仪检测大鼠的血糖水平(BG),间隔1h。CLP术后12h处死,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固醇(TG)、高密度脂蛋白(HDL)及血浆比色法测定游离脂肪酸(FFA)水平;免疫组化测定肝组织PPAR-α(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及CPT-1(肉毒碱棕榈酰基转移酶1)表达水平;光镜及电镜观察肝脏组织形态学变化并行组织病理积分及线粒体损伤评分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所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依据资料性质选用参数或非参数统计方法进行组间差异比较和相关分析.结果:①脓毒症组血清ALT、AST、FFA、肝脏线粒体损伤评分及病理组织损伤评分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及各控制组(P<0.05),A组较B,C组明显降低(P<0.05),B组低于C组(P<0.05);②脓毒症组血清TG高于假手术组及各控制组(P<0.05),A组较B,C组增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高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脓毒症组血清HDL明显低于假手术组及各控制组(P<0.05),A组较B,C组增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高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脓毒症组肝组织CPT-1及PPAR-a的表达明显低于各控制组及假手术组,但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较B,C组明显增高(P<0.05),B组高于C组(P<0.05);⑤脓毒症组大鼠肝脏PPAR-a与线粒体评分呈负相关(r=-0.840,P<0.01);脓毒症组CPT-1水平与线粒体评分呈负相关(r=-0.834,P<0.01);脓毒症组PPAR-a与CPT-1表达呈正相关(r=0.777,P<0.01)⑥光镜及电镜可见各控制组较脓毒症组肝脏形态及细胞超微结构改变均明显减轻。结论:1脓毒症早期存在肝脏结构及功能损伤,引起PPAR-a、CPT-1的表达减少,导致ATP生成减少。2目标血糖管理对脓毒症早期肝脏有保护作用。3目标血糖管理减轻了肝脏线粒损伤,减轻了肝脏能量代谢障碍。4血糖控制在4.4~6.1mmol/L对脓毒症大鼠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最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