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货币政策数量及时间效应实证研究(1996-2003年)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liang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96年以来,央行利用货币政策频繁对经济进行干预,这八年来货币政策是否达到了预定的目标?这个问题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如何以量化的方式系统观察和研究货币政策效果,不但可以总结这些年来货币政策的效应,而且对以后进一步优化中国货币政策的取向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该文利用1996年到2003年的经济季度数据,建立货币政策效果的量化指标(数量效果及时间效应),对利率以及货币供应量这两个重要货币政策变量与宏观经济指标如经济增长率、投资、消费等之间进行计量分析,得出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效应及长期关系.同时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以及脉冲反应模型分析了中国利率政策和货币供应量对价格和产出的数量效应以及时间效应.分析结果表明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对经济的影响力度不论是长期的还是短期都大于利率政策.实际正负货币供应量扰动在10%的置信度下对GDP影响不具有对称性.研究表明了中国不同货币政策变量的时间效应是不一致的.从现阶段货币政策情况,控制货币供应量应该继续作为主要的调节手段.制定与执行货币政策时应该考虑到政策的时间效应.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不同的市场形式和中介机构都是发挥市场基础功能,满足顾客需求的组织.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发挥市场基础功能的形式不同,从而提供不同产品和服务的效率和成本不同.从而,用这种
预警区问题一直是破产理论研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对该问题的研究可以为保险公司以及相关监管部门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本文在经典风险模型预警区问题研究的基础上,分别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