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冠状动脉性心脏病这一严重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高,其高致残率、高致死率不但给个人、家庭甚至给整个社会都带来严重的精神以及经济负担。冠状动脉造影术作为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因其操作简便,痛苦小,术后恢复快,而且在紧急情况下能达到及时开通血管、迅速缓解症状以及改善预后等优点,使其做为冠心病诊断、治疗的重要方式飞速发展,在这一基础上衍生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术)也随着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的广泛开展以及逐渐普及并趋向成熟。当我们通过清晰的造影图像准确定位病变,并精确治疗解除患者痛苦的同时,由其引起的副作用、并发症也逐渐凸显,并越来越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重视,在其中造影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 CIN)逐渐受到重视,目前已成为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据流行病学统计,CIN已成为导致院内医急性肾功能不全的第三位原因。并且大量研究表明,CIN已成为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独立的死亡预测因子,不但对患者预后有不良影响,甚至可增加死亡率。当今医学技术日新月异,但CIN的发病率依旧居高不下,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就是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标志物,无法做到早期发现、早期干预,从而延误治疗。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检测CIN的指标是观察血肌酐(Scr)浓度的变化,然而Scr浓度特异性较差,受自身体重、营养情况、种族、性别等诸多非肾性因素的影响,并且Scr诊断肾功能下降缺乏敏感性,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CIN早期诊断的瓶颈。因此寻找一个高敏感性、高特异性的早期诊断标准物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成为当前研究热点。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学者的不断努力,越来越多的诊断标志物被发现可早期诊断CIN。肾损伤分子-1(KIM-1),一个近年新发现的一种糖蛋白,是一种特异性表达与缺血损伤后的肾近曲小管的标志物,多个研究显示其在评估肾脏早期损伤的较高敏感度、特异度方面存在一定优势,但这些研究大多局限于动物模型和体外实验,真正应用于临床的研究报道相对较少。通过测定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术)的患者术前及术后2h、6h、24h、48h尿液中KIM-1的浓度,并探讨KIM-1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术)后CIN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选取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心内科2011年5月至2012年6月期间接受冠脉造影以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术)的180名成年患者,其中男性96名,女性84名,按照造影剂肾病诊断标准将入选患者中发生的12例CIN病例,入CIN组,从未发生CIN的病例中随机选取2.5倍CIN组例数的患者,选入非CIN组。所有患者均应用非离子型低渗造影剂(碘海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以及PCI术,并分别于术前24h内,术后24h和48h抽血检测Scr,所有患者均于术前及术后2h、6h、24h、48h收集尿液并进行KIM-1检测。确定排除标准为:年龄大于75岁、对含碘造影剂有明确过敏史、严重的肾功能不全患者(Scr>133μmmol/L)、急性心肌梗死需行急诊PCI术者、含碘造影剂使用总量超过5ml×体重(kg)/基础血清肌酐(mg/dl)、NYHA分级为IV级者、心脏彩超显示左室射血分数(LVEF)<35%、14天内有应用含碘造影剂行造影术和其他造影检查、I型糖尿病患者、肾动脉狭窄者(单侧狭窄超过70%,双侧狭窄超过50%)或一侧肾脏切除者、严重的肝功能异常(ALT>120U/L)、甲状腺功能亢进者。所有入选的患者以CIN诊断标准:在血管内应用造影剂的72h内,在除外其他原因导致的肾功能损害,血清肌酐(Scr)绝对值升高44μmol/L或较基础Scr水平升高25%。结果:1CIN的发病率为6.67%。2CIN组的患者PCI术后2h、6h、24h、48h的尿KIM-1浓度较术前尿KIM-1浓度显著升高(P<0.05),在24h达顶峰。非CIN组的患者PCI术后诸段尿KIM-1浓度较术前尿KIM-1浓度变化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造影剂肾病患者尿液KIM-1可早于Scr之前出现变化,尿KIM-1可以作为早期诊断CIN的敏感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