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镁合金塑性成型能力差,变形加工中常出现破裂、失效等问题,其根源是相关的微结构机制模糊不清。本文运用基于平面弹性复势方法的局部应变位错核模型及晶体旋转缺陷模型,采用光学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镁合金塑性成型能力差,变形加工中常出现破裂、失效等问题,其根源是相关的微结构机制模糊不清。本文运用基于平面弹性复势方法的局部应变位错核模型及晶体旋转缺陷模型,采用光学金相表征及电子背散射衍射检测技术(EBSD),针对粗、细晶镁合金的塑性变形及断裂微观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 粗晶镁合金中断裂主要起源于晶粒内孪晶交叉等位置的位错塞积所导致的应力集中。本文运用应变核位错模型和格林积分的方法模拟并计算了孪晶变形域的局部应力场和裂纹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结果表明:孪晶交叉是脆性裂纹的主要起源(相应的EBSD证据可支持此结论),裂纹成核的临界载荷随晶粒直径尺寸(d)的减小而增大,其对d的依赖与经典的Hall-Petch关系相似;裂纹成核的临界载荷和临界尺寸随障碍孪晶厚长比(q)增大分别增大和减小;裂纹会沿着孪晶界扩展,在高密度孪晶区域和孪晶交叉处易发生偏折(相应的金相表征可支持此结论)。 细晶镁合金中断裂主要基于析出相破裂和三叉晶界处的空洞成核。本文运用晶体旋转向错模型模拟了析出相/基体界面裂纹尖端应力集中诱导的纳米孪晶对细晶镁合金的韧化效应。研究发现:在纳米孪晶的韧化作用下,界面断裂韧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析出相的尺寸和分布,最佳的析出相尺寸和分布规律可以显著增强界面,该结论与已知的实验结果相符,纳米孪晶韧化效应的研究可从根本上弥补经典模型对断裂韧度的低估。此外,本文还探讨了晶体超塑性变形的协调机制之间的竞争和干涉机理,理论模拟并分析了细晶镁合金超塑性变形过程中晶界滑移协同迁移对析出相自身开裂的影响。结果表明:析出相破裂和晶界迁移是两种典型的协调机制,可分别协调晶界滑移在析出相界面和三叉晶界处的应力集中,延续塑性变形;较大半径析出相周围应变累积易导致析出相自身的断裂;随着析出相和镁基体剪切模量比的增加,析出相的断裂韧度显著提高;除了析出相的硬化及细化,基于晶界迁移的再结晶过程也可弱化建立在析出相开裂基础上的协调机制,提高细晶镁合金的断裂韧度。 本文的细观力学机理研究可定位提升断裂韧度的微结构及工艺参数,帮助优化塑性变形工艺并提升镁合金塑性变形加工的产品成材率。
其他文献
本文以高性价比为目标,以基于PCI总线的二工位动平衡自动校正系统为对象,针对目前国内现状,开发了一套适合电机转子高精度动平衡的自动校正系统。 第一章,在综合论述了开展动平衡校正研究的重要意义,以及动平衡校正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并对论文的各章节进行了安排。 第二章,在对动平衡理论基础介绍的同时,提出了基于PCI总线的二工位动平衡自动校正系统,并对整个系统构成
电机转子动平衡校正工艺是整个电机转子生产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道工序。本论文就电机转子动平衡数控去重系统的实现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对该系统的实现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第一章阐述了动平衡校正工作的目的和意义,对国内外动平衡校正系统的发展及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作了介绍,并确定了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叙述了刚性转子平衡的力学原理,并对转子的不平衡类型进行了分类,同时对不平衡量的表示方法作了描述
电力事业是中国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它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高压输电铁塔是电力部门主要的电力传输工具,随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铁塔的需求量也在逐渐增加.特别是长江三
本文在深入研究嵌入式系统软硬件的基础上,针对工业控制领域自动化仪表的发展要求,开发了基于μC/OS-Ⅱ的嵌入式系统软件平台。系统在公开源代码的实时操作系统内核μC/OS-Ⅱ基础上,设计开发了内核扩展、TCP/TP、文件系统、shell等主要模块,并在应用层上实现了WEB动态页面服务、FTP客户端、MODBUS/TCP服务。该软件平台具有结构轻型,实时性高,裁减方便等特点。设计基于ARM处理器,充分
目的:检验欺凌参与行为问卷(Bullying Participant Behaviors Questionnaire,BPBQ)在国内大学生群体中的信效度.方法:采用中文版BPBQ对84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4周后随机抽取126
本文对智能电力监控系统的结构进行了简单论述,并将其主要功能作为出发点,探讨了智能电力监控系统在供电保障中应用的价值与应用途径,旨在促进我国智能电力监控系统的全面推
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使制造业不断呈现出全球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因此产品设计过程也不可避免地向跨企业、跨系统、跨行业的方向发展,从而拉开了计算机支持的协同设计研究的热潮。产品信息是设计的载体,随着设计方式的改变,传统设计过程中的产品信息交流与共享的手段已无法满足需要。而Internet虽然为协同产品开发提供了底层网络硬件环境,但是如何实现协同设计中的异构产品信息的交流与共享,提高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