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油画中的西方痕迹及其反思

来源 :四川美术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kong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油画---其舶来品的地位决定了中国油画的从属性。中国油画有西方痕迹这是一种宿命。中国油画同西方相比,有一点象乡下姑娘同城里女孩比时装。始终有着滞后性。中西油画的区别不应理解为“差异”,而更应理解为“落差”。数辈中国油画家呕心沥血,努力学习、赶超。但由于评价标准掌握在别人手中,我们又缺乏能与别人相抗衡的原创性。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们将继续生活在西方痕迹之中。本文所论及的中国油画中的西方“痕迹”,既包括形式语言的痕迹,又包括观念和思想中的痕迹。 本文分五大部分及补论一篇: 第一部分引言。 第二部分,分析中国油画中存在西方痕迹的原因及其必然性。其一油画,其舶来品的地位决定了中国油画在形式上的从属性。中国油画有西方痕迹这是一种宿命。正如日本绘画有中国痕迹一样。其二,西方的艺术运动和思潮交替更迭得过于快速频繁,迅速占领各种领域;涉猎各种可能性,没有给中国油画界留下多少处女地。在客观上使我们难以摆脱西方痕迹的笼罩。 第三部分,介绍各个时期对西方油画学习的特征。(一)、 20世纪初,油画传入中国。它的意义不在于我们学会了与水墨不同的材料和技法,而在于间接地转化了国人的思维方式:自然科学式的观察方法挑战着禅宗式的“心领神会”;体积、光影、肌肉解剖挑战着“笔墨”。这成为二十世纪初西方油画对中国画坛的主要影响。(二)、 建国后到79年以前。中国油画界更是集体性地移植“苏联”及东欧绘画模式,这种集体性的向一种单一流派的学习成为这一时期的特征。(三)、 从79年到84年,也就是第六界全国美展为止,是中国艺术家们的“情感转换期”(范迪安),经过文革期间的扭曲和压抑,艺术家们厌恶“遵命美术”的卑微地位,内心燃起抒发真实个体情感的自觉。(四) 、 85新潮和后85美术。影响“85新潮”和“后85美术”的主要有三条线索;初期,主要受到法国早期表现主义和德国表现主义的影响,其中以凡高、蒙克等人最有代表性;中期,主要受到美国的抽象表现主义影响,其中以德库宁、波洛克等人最有影响力;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主要受到德国新表现主义的影响,其中以基弗、巴塞利姿、彭克、伊们多夫等人尤为显著。(五)进入90年代以来,由于信息的爆炸和观念的更新,一度代表“前卫”和“先锋”性的绘画不再被视为“洪水猛兽”,它“堂而皇之”地走进学院“禁地”,成为学院派油画的补充和盟友,形成了油画的新学院派或后学院派。 第四部分,由“西方痕迹”现象对民族文化进行反思:严格的讲,中国油画尚无原创性的东西。时值今日,就对美术史的贡献而言,西方(至少在广度上)仍大于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非西方民族。我们没有理由怀疑中华民族的创造才能,但有理由怀疑我们的文化对创造不太积极。 补论部分题为:“为什么没人理睬马列维奇和蒙得里安”,指出对西方学习的“偏食症”。 第六部分为结语。
其他文献
期刊
山西晋中地处山西中部,文化历史悠久,民间艺术极其丰富,民间器乐在晋中从古至今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民俗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民间一代代传承下来的艺术瑰宝
景德镇这座城市拥有千年制瓷历史,是中外著名的瓷都,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2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至今,在沿河一带的老城区中仍然保存有历史遗存最多、文化内涵最为丰富
期刊
期刊
台湾新电影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发生在台湾的一场著名的电影运动,在台湾电影史及至中国电影史上曾经书写过浓重的一笔.台湾新电影采用独特的电影语言、美学特征以及现实主
本文首先对20世纪中国民歌合唱发展进行概述,49年以前的民歌合唱,对这时期的新的专业音乐创作、尤其对通俗音乐领域的影响,也比其他民间音乐的影响更为直接。在三、四十年代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