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和糜烂,继而血栓形成、血管痉挛及微血管栓塞等多因素作用下所导致的急性或亚急性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临床症候群。包括ST段抬高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两大类。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又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冠心病类型之一。在我国,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呈明显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发病年龄提前。在过去的20余年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仍然是威胁人类身心健康的主要公共健康问题。其病理生理基础是不稳定的粥样斑块破裂,血小板的激活聚集,血栓形成,并有血管痉挛等因素参与。因此,目的在于抑制血栓加重或新的血栓形成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地位已经肯定。但目前临床检测血小板功能的指标、血小板功能指标在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过程中的作用以及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的具体措施仍在不断地研究和改进当中。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大血小板比率)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病及病变程度之间可能的关系,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抗血小板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36例,分为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组64例和非ST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UA/NSTEMI)组72例,选择同期非缺血性胸痛患者60例为对照组。入院后空腹采静脉血检测血常规、生化、凝血四项、血小板聚集率等。对符合指针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指定设备、专业人员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结果:血小板计数在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UA/NSTEMI)组低于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组,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在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血小板体积、大血小板比率在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组高于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组,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四项参数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冠脉累及范围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计数降低、平均血小板体积升高、大血小板比率升高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病密切相关,可对鉴别胸痛患者是否为心脏缺血性胸痛提供客观依据,尤其在基层医疗机构,可作为一项重要参考依据;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则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病无相关性;血小板参数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冠脉病变累及范围无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