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卡尔·古斯塔夫·荣格、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曾提出一系列原型意象,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完整的原型理论,该理论对进一步了解人类的心理问题以及人格建构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荣格原型理论看来,原型意象潜藏于人类内心深处,对人类的心理与行为产生有意无意的影响,是原型的象征性表现。其中,人格面具、阴影及自性是实现人格整合的三个重要原型意象。首先,文章论述了三个原型意象的内涵。第一,人格面具展现了人格中的理想自我,代表了人公开展示于社会的一面;第二,阴影揭露了个体心灵中的黑暗面,代表了人性中恶的部分;第三,自性是人格面具与阴影两种原型互相融合所形成的整体道德,通过对人格的不同侧面进行谐调与平衡帮助个体完成自我实现,使人格趋向于统一、和谐与稳定。荣格的原型理论对于人格的认知有着重要意义,为深入分析和反思当代网络社会中所出现的网络人格失范现象提供了理论支持,也为塑造健全的网络人格提供了新的视角。其次,文章基于荣格的原型理论视角,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网络人格的特点、失范现象及其原因。大学生网络人格是大学生在网络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心理品质和人格特征。作为网络当中最为活跃的群体,大学生的网络人格表现出鲜明的特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大学生网络人格失范现象日益加剧,由于网络导致心理疾病、引发社会问题的概率有所增加。在荣格原型理论视角下,大学生的网络人格失范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人格面具的过度膨胀、阴影的过度释放以及自性的缺失。第一,人格面具过度膨胀主要表现为动机上的道德伪善以及行为上的个人主义。第二,阴影的过度释放,容易使大学生产生冲动和不理智的攻击行为,产生以发泄为主要目的的网络暴力、以及将不符合自己道德形象的阴影投射给他人所带来的“道德审判”。第三,自性的缺失容易产生情感上的道德冷漠、心理上的网络依赖以及价值观上的信仰缺失。上述大学生网络人格失范的原因主要由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因素造成的。在网络与社会文化逐步趋向融合的客观环境下,精神价值缺失以及人类精神与自然本性的分裂是当代大学生网络人格失范的重要客观因素。由内观之,对人格面具的片面认知、对阴影的压抑与否认以及自性的消解是大学生网络人格失范的重要主观因素。最后,依据荣格原型理论,文章为建构大学生健全的网络人格分别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启示。在理论指导层面,应当认识到三个原型意象对当代大学生德育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个体适应不同的人格面具,通过树立独立的道德判断使个体适应不同的社会角色,唤醒对个体人性的尊重。其次,道德教育通过认识与接纳阴影来优化、改造人性,使个体的道德意识得到提升。第三,自性的实现与否是判断道德教育结果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标志。只有贯彻“以人为本”、“尊重人性”的理念,使大学生的个体需要与社会需要得到最大程度的契合,充分发挥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最终才可以实现人格的完善。同时,应当把握网络人格与现实人格的同一性,建立网络人格的“道德整合”,实现大学生人格“网上”与“网下”的趋同性融合,完成“自性”的回归。在实践启示层面,对大学生网络人格的建构,需要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以达到完满人格的实现。其中,客观方面重点在于强化网络心理教育与训练、创设健康的网络环境、规范网络立法;主观方面重点在于以下三点:第一,顺应人格面具,实现“网上”与“网下”的融合,促进大学生网络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相互协调一致,更为清晰地认识自己的角色,为走向社会化之路打好扎实的基础。第二,鼓励大学生在接纳阴影、减少社会道德压力的同时,鼓励大学生改造阴影。第三,接受心灵的本然,走上自性化之路。对此,大学生应当积极认识在网络当中的自我价值和意义,在心理层面建立起心理自我调控、自我内化内心冲突的机制,对网络建立起真、善、美的判断。总之,主观上的改变离不开客观环境的支持,只有主客观相互作用才能最终推动大学生网络人格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