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第二语言学习者习得第二语言的过程中,其中介语在发展到一定的水平之后往往会出现停滞,甚至倒退的现象,我们称此现象为“石化”。1972年,美国著名语言学家Larry Selinker在其发表的文章《中介语》中首次提出了“石化”这一重要术语。近年来,词汇方面的石化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国内研究者的兴趣。然而,纵观所有研究,对于翻译中的词汇石化的研究却很少。如今不少教师和学生都注意到,在我国英语学习者甚至是英语专业学习者的汉译英中存在着很多屡错屡犯的错误,翻译水平似乎处于一种停滞不前的状态。而作为汉译英目的语的英语中,词汇一旦出现了石化就会极大地阻碍翻译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因而导致了翻译能力的石化。基于对以上现象的观察和思考,笔者遂以此为切入点来探析词汇的石化现象。本文着重研究一下三个问题:1.在汉译英翻译中所出现的词汇石化现象有哪些特殊之处?2.导致这种词汇石化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我们应该采取何种有效的策略来减轻或消除词汇的石化?在本文中,笔者回顾了中介语及其石化现象的相关理论,理顺了中介语发展的脉络,然后在此基础上尝试性地探析了当前中国英语专业大学生汉译英中的词汇石化现象。笔者首先搜集了英语专业学习者的汉译英译文中出现的词汇石化语料,其后借助词汇测试和问卷调查完成了本文的研究。研究发现:首先,词汇的石化现象确实存在于英语专业大学生的汉译英翻译中。其中,与写作等中出现的词汇石化现象不同的是,名词、动词、介词及代词方面的石化错误占据了更大一部分。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汉译英的翻译中,介词及冠词、代词等功能词的石化错误远远多于其在写作和口语中的出现的比率。其次,经过分析研究,笔者发现在汉译英中,来自于第一语言及目的语的负迁移作用以及输入的缺失也是引起汉译英中以上词汇石化错误频发不容忽视的原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英语专业学生对于表达汉语篇章意义的过多关注是引起其对功能词忽视而导致功能词汇石化的主要原因。而不良的词汇学习习惯,对学以致用动机的缺失也是重要的引起原因。最后,在词汇学习的过程中,为避免石化现象的产生,学习者首先要有对词汇石化的意识,尤其在汉译英翻译中要引起对功能词足够的注意。更重要的,还要通过克服不良词汇学习习惯,运用适当的学习及交际策略来获得高质量的输入,以减少第一语言及目的语的负迁移影响。而教师也要运用更为高效的词汇教学策略并给与学生及时恰当的纠正性反馈。通过本项研究的进行,笔者认为研究词汇汉译英翻译中的石化现象是必要的,也是突破中介语石化问题所必须的。词汇石化消减的策略不仅能对我们将来的课堂词汇教与学提供启示,而且也进一步通过实证研究在某些程度上完善我国的二语习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