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 研究急性荨麻疹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总结出其致病因素、临床特征、辨证分型、治疗方式等,并探讨分析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临床中西医结合认识和治疗急性荨麻疹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 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就诊于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住院部急性荨麻疹患者的临床各项信息,通过制定“急性荨麻疹流行病学调查表”,并将数据录入EXCEL表格进行汇总,然后以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用EXCEL制作图表以呈现所得数据。研究结果1.其中女性病例199例,男性病例为105例,性别比例男:女为1:1.89;年龄最小的3岁,年龄最大的77岁,儿童患者55例占比18.09%,成人患者249例占比81.90%,平均年龄为34.52士17.75岁,平均住院时间为5.80±1.77天.平均病程为10.49±3.85天;2.发病季节中春季62例(20.39%),夏季98例(32.23%),秋季93例(30.59%),冬季51例(16.77%)发病季节以夏秋季节为高发。患者中有79例来自农村,有229例来自市区。3.有家族史的共有7例,合并有过敏性疾病史的有47例,以过敏性鼻炎、哮喘、湿疹最为多见,有药物过敏史的共53例,以头孢和青霉素最为多见。4.发病因素中感染因素的有134例(44.07%),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以及急性胃肠炎最为常见(包括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药物因素的共有168例(55.26%),最常见者为解热镇痛抗炎药、头孢、青霉素类抗生素;中药致敏的以清热解毒药和活血化瘀药最为多见;食物因素有48例(15.78%),以尘螨、虾、蟹为常见;接触物共有13例(4.27%),常见为装修、刺激性气味等;精神因素8例(2.63%);合并慢性系统性疾病的54例(17.76%);无明显诱因的28例(9.21%)。5.以UAS评分,风团数量评分1分的有56例(18.42%);评分2分的有150例(49.34)%;评分3分有98例(32.23%);瘙痒程度评分1分的有66例(21.71%);评分2分的有151例(49.67%);评分3分的有87例(28.61%)。6.伴有发热的共129例(44.15%),其中低热的有27例(8.88%),中度发热的有71例(23.35%);高热的有31例(10.19%);无发热的有175例(57.56%);伴咽痛的有42例(13.81%);伴咳嗽的有28例(9.21%);伴咳痰的有13例(4.27%);伴咽梗的有121例(39.80%);伴呼吸困难的有18例(5.92%);伴腹痛的有52例(17.10%);伴腹泻的有19例(6.25%);伴恶心的有44例(14.47%);伴呕吐的有56例(18.42%);伴心慌的有76例(25.00%);伴胸闷的有71例(23.35%);伴头痛的有2例(0.65%);伴头晕的有2例(0.65%);伴晕厥(意识丧失)的有9例(2.96%);伴关节肌肉痛的有28例(9.21%);伴扁桃体肿大的有85例(27.96%);伴浅表淋巴结肿大的有32例(10.52%)。7.实验室检查中WBC偏低的有6例(1.97%);增高的有117例(38.48%);N%增高的有136例(44.73%);CRP增高的有175例(57.56%);ESR升高的有109例(35.85%);ASO升高的有17例(5.59%)。ANA阳性的有74例;其中滴度高于320的有27例。8.此外在其他的检测项目中肺炎支原体阳性17例、乙型流感病毒阳性4例、腺病毒阳性1例、衣原体阳性1例、副流感病毒阳性1例、嗜肺军团菌血清1型阳性1例;EB病毒阳性5例、巨细胞病毒阳性1例、HSV1病毒IgM阳性10例;血培养: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阳性1例;咽拭子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1例;痰培养:肺炎链球菌阳性1例;结核抗体测定IgM阳性1例;外周血涂片中白细胞数目增高的27例;幽门螺旋杆菌阳性23例、阴性26例;甲状腺功能增高33例、偏低3例;IgE升高93例;体液免疫功能降低58例;心肌酶谱升高77例。9.过敏源检测结果示常见的过敏物质主要有:梧桐、豚草、小麦、花生、大豆、西红柿、尘螨、花粉、虾、蟹、牛肉、鸡蛋、牛奶、点青霉、猫毛、狗上皮、榛子、开心果、蟑螂、榆树、鳕鱼、啤酒花,其中频率最高的过敏源为尘螨、牛奶、鸡蛋、虾蟹。10.在77例口服中药治疗的患者中,风寒证的共19例(24.67%)、风热证的共42例(54.54%)、胃肠湿热证的共5例(6.49%)、热毒炽盛证的共4例(5.19%)、气血两虚证的共7例(9.09%);其中风寒证的常用方剂有越婢汤、麻黄汤、桂枝汤、大青龙汤、小青龙汤、桂麻各半汤;风热证常用的方剂有小柴胡汤、消风散加减、银翘散;胃肠湿热证的常用方剂有清热除湿汤、除湿胃苓汤;热毒炽盛证的常用方剂有黄连解毒汤;气血两虚证常用方剂有玉屏风散、四物消风饮、八珍汤、当归饮子。11.应用苯海拉明肌肉注射的有156例、肾上腺素肌肉注射的有27例;抗组胺药物的治疗主要以第一代和第二代的联合应用为主,对于细菌感染引起荨麻疹的抗生素治疗的有98例,对于病毒感染的抗病毒治疗的有12例等,药物因素引起的血清病样反应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有92例。12.304例患者中有97%的患者经过合适的治疗,皮疹范围缩小,发作频次减少,发热持续时间逐渐缩短直至恢复正常,各项炎性指标复查可明显下降或恢复正常,治愈出院。发热的平均缓解时间为3.21±1.46天。风团的平均的消退时间为4.98±1.75天。结论1.急性荨麻疹的发病年龄以青中年为高发,在儿童中男性多于女性,在成人中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发病季节以夏秋高发。2.外源性发病因素中以药物因素及感染因素为主,尤其在儿童中以感染为主,而成人中感染及药物因素占比均较高,感染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和急性扁桃体炎最多见,药物因素以解热镇痛抗炎、抗生素以及中药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药为多见。3.内源性发病因素中以合并慢性系统性疾病为主,最常见的是内分泌系统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甲状腺功能减退以及各种术后。4.临床表现上以UAS评分风团多少及瘙痒程度的评分均以2分为主。5.伴发热的急性荨麻疹患者以感染及药物因素为主,以中度发热多见。6.实验室检查结果中WBC、N%、CRP、ESR、ASO等炎症指标与感染严重程度相一致。心肌酶谱、甲状腺功能、ANA、HP等指标的检测进一步明确了急性荨麻疹患者中合并慢性系统性疾病与诱发荨麻疹之间的关系。7.中医治疗急性荨麻疹以风热证为多见,常用方剂为小柴胡汤、消风散。8.西医治疗急性荨麻疹,与感染相关的以抗感染治疗,与药物相关的多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病情较轻的可单纯抗组胺药物治疗,病情较重的两种及两种以上的药物联合治疗。9.中医与西医的联合治疗在退热方面效果明显优于单一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