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噬抑制剂减少禽呼肠孤病毒诱导的细胞及鸡胚组织凋亡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禽呼肠孤病毒(avian reovirus, ARV)感染可引起鸡和火鸡的病毒性关节炎、腱鞘炎和免疫抑制,给养禽业造成重大损失。已证实ARV感染能诱导细胞自噬和凋亡,且与病毒的致病作用有关,但如何降低ARV诱导的细胞凋亡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旨在探索自噬抑制剂CQ及E64d+pepstatinA对ARV诱导细胞凋亡的影响。首先使用MTT法检测两种自噬抑制剂对ARV诱导的细胞生长抑制的影响。结果显示,经两种自噬抑制剂预处理的DF1细胞感染ARV后,病毒诱导的细胞生长抑制率显著降低。进一步经形态学观察发现,两种自噬抑制剂作用后,ARV诱导的DF1细胞融合病变显著减少。最后,使用PI和Annexin V-FITC双染法进行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经CQ或E64d+pepstatinA处理后,ARV诱导的DFl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Caspase-3的裂解水平高低通常被认为是凋亡发生强弱的标志。本实验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ARV (GX/2010/1株)感染的DF1细胞caspase-3活性,发现经CQ或E64d+pepstatinA预处理后,ARV诱导的DFl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进一步进行病毒衣壳蛋白σ℃表达检测及病毒滴度测定,发现两种自噬抑制剂均可显著降低病毒复制水平。禽呼肠孤病毒可利用凋亡使感染禽产生病理反应,鉴于两种自噬抑制剂可在细胞水平抑制ARV诱导的细胞凋亡,进一步进行了动物实验。使用CQ或E64d+pepstatinA对11日龄鸡胚预处理后,接种ARV病毒(GX/2010/1株),并设立对照组。收集尿囊液进行病毒滴度测定,发现经两种自噬抑制剂处理后,病毒滴度显著低于单独接毒组。收集组织样品进行蛋白检测,并统计鸡胚死亡率,绘制生存率曲线。结果显示,CQ或E64d+pepstatinA均可显著抑制ARV诱导的鸡胚法氏囊、心脏及肠组织细胞凋亡,进一步降低鸡胚死亡率。本研究证明自噬抑制剂CQ和E64d+pepstatinA在抑制自噬的基础上可显著抑制ARV(GX/2010/1株)诱导的细胞凋亡,降低病毒复制水平;对鸡胚,可显著降低ARV(GX/2010/1株)导致的胚体死亡率。
其他文献
本研究通过3个试验初步制备了磺胺甲噁唑(SMZ)单克隆抗体免疫检测试剂盒。试验一采用重氮法制备了SMZ完全抗原,并利用已获得的SMZ杂交瘤细胞在小鼠体内诱生扩增抗体,并对产生
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通过教学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积累,从而提升学生整体的语文素养,小学教育是学生学习阶段中的起始点,是学生打好学习基础的重要阶段,也是所有科
黑素皮质素4受体(melano cortin-4 recepto r, MC4R)是黑素皮质素受体(melanocortin receptors, MCRs)家族成员之一,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s, GPCRs)
磺胺类药物(Sulfonamides,SAs)是一类可有效预防和治疗细菌性感染的抗生索,目前广泛应用于畜禽生产中,因而造成动物组织中该类药物的残留现象明显。近年米发现,长期使用该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