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海峡长期和平?——条件、原因及其变化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ln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来,虽然台湾海峡两岸之间一直存在着紧张关系,多次爆发台海危机,但该地区始终没有发生全面战争,处于一种“长期和平”状态。其50多年的“和平"状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50年代到60年代初的“敌对时期”;60年代末到冷战结束之前的“相对稳定时期”;冷战后到现在的“新危机的出现时期”。各个阶段存在着不同的和平逻辑,和平的原因和条件是变化着的。 在“敌对时期”,两岸之间危机不断,充满着敌意和冲突的气氛。该时期之所以危机没有升级到战争,是因为两岸对抗状态之下存在着基于现实主义的各种安排。美国、台湾和大陆、苏联的均势安排之下,主要是美国压倒性的力量与核武器的作用始终抑制着大陆的行动,大陆没有越过迈进战争的最后一条线。 在“相对稳定时期”,大约30年间两岸之间连一次危机都没有发生。其主要原因是在台海地区50年代以来的基于力量对比的僵局仍然存在的情况下,在全球层面发生的力量分配的变化。其全球局面的变化导致了中美战略利益的一致。因此,此时尤其对美国而言,台海地区的战略重要性相对下降,出现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利害一致。 在“新危机的出现时期”,冷战的结束导致原先中美之间存在的战略利益一致局面的消失,并台湾方面观念的变化导致台海地区再次出现危机的状况。但该时期的危机与早期的危机不同,危机过程比较“理智”,不容易导致战争。其原因是基于现实主义的安排仍然存在的情况下,开始有了基于自由主义的各种有利于和平的条件。
其他文献
任何社会科学的研究都是问题取向的。本文所要回答的问题是,中世纪农民阶层是如何从古代演化而来,又到底走向何处?界定中世纪农民阶层的核心变量是什么?中世纪农民阶层是如何获
珲春边境经济合作区位于图们江下游地区珲春平原南部,作为特殊时期、特殊地域、特殊政策的产物,承载着崇高的历史使命和国人广泛深厚的期望。那么如何才能充分挖掘和开发其巨大
近年来,国际贸易领域对发展中国家实施“社会倾销”的指责越来越多,本文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等研究方法,试对“社会倾销”问题的由来与发展作出分析。 文章共分四部分。第一部
物权法定主义自其产生时起,即被认为是构建物权法体系的根基所在,从而成为大陆法国家物权法上最重要的原则之一。但是物权法定主义也有其固有的局限性,对物权法定主义的置疑也一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建构主义理论以规范、身份和认同等概念为核心,集体安全理论同样关注规范、身份和认同。本文就尝试把两种理论结合起来加以研究,通过建立建构主义集体安全理论的“社会化.共有知
在“全球化”和“绿色化”浪潮中,国际组织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不仅在国际环境机制构建中,还在各国国内环境政策调整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世界银行为例,以其环境评价政策为
上海街镇社区报纸十年探索实践表明,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准确反映国情、民情、社情,积极与媒体融合,促进社区文明建设,是报纸生存、发展的有效途径。 A decade of exploration
经济的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阻挡,面对中国建筑市场日趋国际化的现实,特别是市场经济对旧体制的束缚给设计企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发展机遇.中国的设计企业也在积极的转型,寻求市
东亚泛指亚洲东部,包括东北亚和东南亚两个次区域,有着重要的地缘政治价值和丰富的战略资源。冷战结束以后,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东亚地区经济合作进展顺利,但与之相对的是,东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