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译不仅是双语活动,而且同时是双文化活动。随着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高速发展,翻译中的文化问题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语言和文化的紧密关系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重视文化词语的研究,因为有些对源语读者来说显而易见的文化内容对译语读者来说却难以理解。文学作品的翻译尤其如此。本文主要探讨文学翻译中如何准确地传达原文中文化词语所蕴含的文化信息问题。
在如何处理文化差异的问题上,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翻译界,都存在两种对立的观点,即异化与归化。两方各执己见,互不相让。近年来,国内外探讨异化、归化理论的文章更是数不胜数。这些文章从不同角度拓展了归化和异化的研究。本文主要从当代西方文艺批评理论的角度阐述异化与归化各自存在的合理性,从而指出:静态或绝对地强调异化与归化是片面的和不科学的,二者并存是必然现象。中国一百多年的文学翻译的实践也说明了异化与归化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然而,在文学翻译中异化与归化决不能等同视之。为了使翻译真正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译者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慎重选择翻译策略,把握好异化与归化的度。文学翻译应该尽量遵循异化为主,归化为辅,二者灵活选用的原则,这是未来文学翻译发展的总体趋势。文章的后半部分用较多篇幅对《儒林外史》英译本中文化词语所用的具体翻译方法进行了统计和分析,从而证明了文学翻译应该以异化为主,归化为补充手段这一结论,并为翻译工作者今后进行文学作品的翻译提供了有益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