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市场改革的深化、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解决“小农户、大市场”的矛盾,我国农业企业在政府的支持下得到了蓬勃发展。我国农业企业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出现,20世纪90年代得到快速发展,但大部分都是粗放式经营,发展模式单一;进入21世纪,我国农业企业在“市场以顾客(Customer)为主导”、“竞争(Competition)以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为特征”以及“社会变化(Change)以网络化、信息化为特点”这“3C”背景下凸显出“营销模式滞后”、“管理理念落后”及“商务模式传统”等三个方面的问题,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与挑战。 农业企业的发展有其自身的演化机制。随着社会经济要素禀赋结构的演变,农业企业从资源推动型、资本推动型、技术推动型逐渐向管理推动型发展;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演进,农业企业的发展模式(核心竞争能力)也从采购型(P)、生产型(Y)、研发型(R)逐渐演化向营销型(M)甚至整合型(I)。正是因为当前发展模式与21世纪经济发展阶段的不相适应,我国农业企业才会出现如上所述的三个方面问题。 为解决这三个方面的问题、提高在21市场中的竞争力,我国农业企业必须实施以“营销型理念”为指导的管理创新,努力发展成为“营销型农业企业”。营销型农业企业是指为与“供过于求”的农产品市场格局相适应,以提高营销率为企业核心目标的、以营销力(M)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以营销型管理体制为特征的、以营销型理念为企业管理理念的新型农业企业。 21世纪随着WTO的加入,我国农业企业的竞争逐渐国际化和全球化。“公司+农户”的产业一体化发展模式过于松散、落后,必将被农业企业供应链发展模式所代替,尤其是以“营销型农业企业”为核心企业的营销型农业企业供应链;毕竟未来的竞争将不是企业与企业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间的竞争。而供应链管理的导入也为营销型农业企业竞争能力间的相互匹配提供了支撑,从而更好的发挥企业营销力(M)。 营销型农业企业供应链管理涉及的问题有核心企业的确立、企业间合作机制的设计、物流管理等,其中一个核心问题是企业间的流程整合与信息共享,因为供应链管理的目的就是信息共享。信息共享的前提是企业信息化;而农业企业信息化的最好选择是电子商务;因此,发展电子商务是我国农业企业信息化的必然选择。农业企业发展电子商务首先要确定自身所处的信息化“层次”,再根据所确立的目标采取相应的“阶段”策略,逐渐向协同的“营销型电子商务”靠近,最终实现完全信息化——电子供应链(e-chain)。 “营销型农业企业及其供应链管理”的提出将不仅可以解决当前我国农业企业“营销模式滞后”、“管理理念落后”以及“商务模式传统”等问题,还将为我国农业企业培育与21世纪市场相适应的以“营销力(M)”为核心能力的竞争力以及参与国际化的市场激烈竞争指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