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高等教育的辩学模式变革与发展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zfht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台湾高等教育的辩学模式变革与发展进行了探讨。社会大众对大学生有何期待?要他们能在学术的殿堂追求真理、有为有守,出而移风易俗,领导并开创社会福祉提供服务。如果知识分子被物质化、世俗化、唯利是图,常会引致社会大众的批判。当今社会,大学生首先明辨是非、分清善恶、亲良师、取贤友,见贤思齐,斯堪成「国之菁英」,面临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国际、中国与西方文化的冲击,如何有正确思维,去折冲、取舍,孰优孰劣,孰适于已,端须博习亲师、论学取友。   台湾高等教育近十年发展,大学一百六十余所林立饱和,空前发展,面对最大冲击以培养国民小学师资的师范院校为最。师资培育法的颁行,各大学均可选设师培学程「人人可为人师」,加上少子化冲击,使得师资供需失衡,过去以师资培育为唯一办学宗旨的师范院校,面临改制、转型或整并的决择,可说危机重重,处见转机。师范院校势必要适应此波大学的发展,做出因应变革,以台中教育大学为例,检视台中教育大学如何因应,解决转型後面对的机会和困境,掌握本质在转型中的弱势和优势,解决转型可能带来的矛盾和冲突,近而建立特色,成为教学卓越大学。以师院和铭传大学转型的具体经验对照大学的变迁与发展,尚有俾益大学之角色定位,秉持「教育救国」之襟怀,思大学之使命,利於国强民富之境长治而久安。教育是大学的使命,研究是大学的灵魂,探究真理实事求是,要本土与国际,专业与通识平衡,科学要注入人文,成为自立、均衡、纯净的卓越大学。
其他文献
历史上名工造物能够传至后世的,大体上需要具备两个重要条件,一是为当时和后代人所宝爱,二是幸运地躲避过各种厄运。紫砂器是易碎品,使用中稍有闪失便难得完整,更何况那些穿越了数百年时光留存至今的老紫砂器,想想这漫长时间里的天灾人祸、颠沛辗转,就让人对其心生敬意。  紫砂史上名工众多,如群星闪耀,每个紫砂爱好者都能如数家珍地报出一长串名字,然而说起冯彩霞,许多人会觉得陌生。封建社会重男轻女,手艺人有老规矩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对于新课程的实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初中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的内涵指对从事初中英语教师的专业
期刊
教师专业发展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教育界和许多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之一,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教师专业发展取向由“理智取向”、“实践反思取向”正逐步走向“生态取向”。“理智
教育部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到,要使处于起始阶段的学生粗略地了解中外文化异同,而对处于较高阶段的学生,则需扩大学生异国文化的接触范围,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其鉴别
国家的经济建设离不开技能型人才,中等职业教育在经济发展中起着重大作用。国家逐步重视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得到扩大、发展速度提高。然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