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民事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

来源 :西安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junqiang6455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应探索建立食品安全民事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制度。我国《食品安全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规定了消费者私益诉讼惩罚性赔偿制度,但实践中未达到让违法者“痛到不敢犯”的惩罚目的。究其原因,我国现行法律规定的惩罚性赔偿的适用限定于消费者个人利益的保护,对食品安全公共利益的保护不够。由于食品安全民事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制度缺乏系统完善的法律规定,导致司法实践中存在同案不同判现象。因此,从食品安全民事公益诉讼视角研究惩罚性赔偿制度,特别是系统构建我国食品安全民事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制度非常必要。本文旨在提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食品安全民事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建议。第一部分论述食品安全民事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基础理论。认为该制度的功能定位不同于私益诉讼,不仅要关注特定消费者的利益,更要关注社会公共利益,要发挥让违法者“痛到不敢犯”的惩罚目的,从而达到预防此类违法犯罪行为的目的。第二部分论述建立食品安全民事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从公共利益的保护角度论述民事公益诉讼中提出惩罚性赔偿请求具有必要性与可行性。第三部分论述建立食品安全民事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现实困境。从近几年司法实务裁判文书来看,法院对食品安全民事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请求并未全部支持。由于缺乏系统完善的法律规定,法院在适用要件、赔偿金数额计算、赔偿金的归属、管理与分配制度等方面存在同案不同判现象。第四部分通过比较考察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食品安全民事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制度,发现对我国系统构建食品安全民事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可借鉴之处。第五部分提出系统构建食品安全民事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建议。赋予检察机关和消费者协会惩罚性赔偿请求权,通过完善食品安全法明确食品安全民事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请求权的实体法依据。食品安全民事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的适用要求行为人主观上有故意或重大过失,客观上不要求造成实际损害结果,对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行为也可以适用惩罚性赔偿。具体在确定惩罚性赔偿金的数额时,坚持比例原则,以侵权行为造成的公共利益损害程度、违法者的违法所得、违法者承担责任的能力以及是否被处刑事罚金或者行政罚款等因素来确定惩罚性赔偿金的倍数。关于惩罚性赔偿金的分配、归属及管理,可行的路径是健全我国惩罚性赔偿金的分配管理机制,设立专门的消费公益基金,对惩罚性赔偿金进行统一分配与管理。
其他文献
随着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大力推进,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导致的土地细碎化、难以规模化经营的问题越来越明显。土地经营权入股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实现小农户与现代技术有机结合的重要途径。土地经营权入股是赋予土地经营权合理对价,农户以其作为出资标的,将土地经营权转移至公司或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入股有限责任公司与其他流转方式比较,能够使土地经营权更符合市场化的流转趋势。各地
学位
数字经济时代已悄然来临。上到国家政府治国理政,下至平民百姓投资理财,统计数据的信息、咨询及监督作用越来越凸显。然而当前我国统计造假案件屡禁不止,统计数据真实性和政府统计公信力备受社会质疑。从大跃进时代的“浮夸风”,到如今人民深恶痛绝的“数字出官、官出数字”,立法机关一直在寻找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的法治路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统计造假问题,并做出包括完善统计体制、加强统计执法、开展统计督察在内
学位
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平台基于投融资者双方的委托在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过程中起着关键枢纽作用。其不仅可以解决众多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还可满足投资者日益增长的融资需求。但我国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平台在近年的运营过程中存在诸多法律问题。因此,本文将围绕这些法律问题展开研究。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平台具有双边性、正外部性、不对称性特点,在法律性质上属于特殊证券公司,其主流的投资方式是“领投+跟投”模式。参考
学位
在媒介产业发展全球化、全球商业化浪潮的背景下,电视节目已越来越多的带有文化产业的特点,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电视综艺节目呈现爆发式增长,电视节目模式销售已经成为全球娱乐业的领军产业,近年来人们对电视节目的需求更加明显,过高的制作成本加上法律方面的空白,使得节目模式抄袭现象越来越多,由此引发了一系列著作权问题。2020年11月1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修改著作权法的决定,从其对作品类型的规定来看
学位
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镇建设用地供给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国家“十八亿亩”耕地保护红线的严格制约下,依靠占用耕地来满足建设用地需求已然行之不通。当前,我国农村宅基地普遍存在面积超标、一户多宅和闲置浪费的现象,为了缓解城乡建设用地矛盾,国家适时出台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引导农民退出粗放利用的农村宅基地,农村宅基地退出成为必然趋势。然而,我国未在立法层面对农村宅基地
学位
区块链技术的发轫重新赋能了传统金融体系并形成区块链金融生态,数字票据便是其具体展现之一。如何理解区块链技术背景下的数字票据法律内涵,及其与传统纸质票据还有电子票据之间的法律关系,三者间规范的适用能否统一等一系列问题都亟待系统讨论。因为,无论票据的具体表现形式为何,其都是对具体财产权利进行的证券化处理,只是在证券化处理的技术方式、路径选择上有所差别,但任何差别的存在都将使得法律的外部特性与内部规范表
学位
我国农村地区金融需求的增长与农村正规金融供给匮乏之间的矛盾,为农村资金互助社的生存与发展奠定了现实基础。鉴于此,国家政策对其持肯定态度并予以大力支持。但缺乏有效的制度设计和法律规制造成农村资金互助社出现经营困难而难以为继。为此,通过对相关法律规范的全面梳理和检讨,进而提出可行性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健康有序发展贡献力量。论文的篇章结构和具体内容安排如下:第一部分为绪论。在介绍论文研究背
学位
我国“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加快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科技创新,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迅速发展。作为医学进步和发展标志的高新生命技术,在促进我国健康科技创新实力提升,助力健康中国建设方面意义重大。加强专利法律保护是赋能高新生命技术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然而,高新生命技术的前沿性和复杂性决定了现有专利法律体系难以对其进行有效调整,激励创新作用发挥有限。同时,高新生命技术又与人类生命健康密切相关,导致专利伦理
学位
随着我国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的实施,科技企业的创新潜力不断被激发出来。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数据截至2020年底我国发明专利有效量为305.8万件,但是其中很多有价值的专利并未得到充分的利用,甚至成为永久的“沉睡专利”。因此如何使专利得到有效利用成为发挥专利价值的关键。专利资产证券化以其独特的运营结构成为专利运营发展的新趋势,为解决专利价值实现问题及中小科技企业融资问题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渠道。论文围绕专利
学位
保险具有风险分散和积极补偿功能,在环境损害赔偿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大众期盼环境责任保险的功能得到发挥,进而能够成为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保障。虽然环境责任保险在我国试点中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相关理论研究及制度设计仍然存在不足,进而影响着环境责任保险的效果。所以,有必要结合理论基础、试点现状,对其展开研究,通过借鉴发达国家的制度,总结出我国应借鉴的经验并提出针对性的完善建议。本文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