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面肌痉挛的可行性研究之三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wenr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 HFS)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其临床表现以阵发性一侧面部肌肉不自主抽搐为特征,罕见自然缓解或痊愈者。目前HFS的治疗以A型肉毒素(BTA)注射疗法和手术治疗即微血管减压术(MVD)为主,前者疗效差,后者开颅创伤大,因此寻求一种创伤小、精度高、并发症低、疗效持久的治疗方法非常有必要。目前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在功能性神经外科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其中三叉神经痛(TN)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有良好的疗效,但尚未有SRS用于治疗HFS的报道。我们的系列研究之一已经从人体解剖、病理、影像技术上论证了三叉神经根与面神经根组织学表现相似,与周围重要结构的距离远大于1mm,并且在影像上能够清楚的辨认面神经根,而目前γ-刀的精确度可达0.1mm,远小于我们测量到的面神经根与其它重要组织之间的距离,证明我们可以用SRS治疗HFS而不伤及重要结构(如前庭蜗神经和脑干)。我们的系列研究之二也从病理,电生理方面对粗细神经对放射线照射后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得出结论:粗细神经放射线照射后的病理组织学改变和电生理学改变均相似,未见明显差异。有理由相信HFS可以借鉴TN的治疗剂量。本研究通过兔的面肌痉挛模型,结合电生理及电镜探讨HFS的发生机制,并为进一步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面肌痉挛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方法1模型分组和建立:选用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分为4组:面神经脱髓鞘并血管压迫组(模型组)15只;单一面神经血管压迫组5只;单一面神经脱髓鞘组5只;假手术组5只。手术取耳下、耳后弧形切口,手术显微镜下分离出茎乳孔处面神经主干,模型组先将粉碎的3-0铬制肠线轻置于面神经周围,分离面神经下的颞浅动脉,动脉下置无菌明胶海绵,使动脉与面神经密切接触,周围用6-0无创线将血管外膜悬吊,可见面神经主干可随血管搏动而搏动为成功;单一血管压迫组仅作颞浅动脉压迫面神经而不脱髓鞘;单一脱髓鞘组将6-0铬制肠线置于面神经周围;假手术对照组仅分离同侧面神经和颞浅动脉。术后第3、6周检测并比较各组动物的异常肌反应(AMR)变化。2电生理学检查:诱发异常肌反应(abnormal muscle responses AMR)是HFS所特有的客观性电生理指标:即刺激面神经的一个分支,可在另一个分支所支配的面肌上记录的异常肌电图(EMG)反应。提示面神经纤维和面神经运动神经元之间存在交叉突触联系。3光镜检查。4透射电镜检查。结果1大体观察:血管压迫组面神经、假手术组面神经和正常面神经未见明显异常。模型组和单一脱髓鞘组可见面神经较正常面神经颜色红且组织疏松。2电生理检查:术后第3周,4组动物均未诱发出AMR。模型组于术后第6周成功的诱发出AMR,其它3组即使用极强的刺激亦未诱发出AMR。3组织学观察:(1)光镜下可见假手术组和血管压迫组面神经无明显变化;模型组面及单一脱髓鞘组神经纤维溃变明显,连续性中断,轴突肿胀或消失,髓鞘疏松或脱失。(2)电子显微镜下见假手术组和血管压迫组面神经无明显变化;模型组及单一脱髓鞘组动物面神经髓鞘板层分离、卷曲,部分或全部髓鞘脱失,轴索固缩、变性。结论1模型组动物6周后出现HFS特征性的电生理表现,同时,电镜下面神经出现脱髓鞘改变。其余3组未出现同样的结果。2 HFS的发生机理同面神经脱髓鞘改变和血管压迫有密切关系,即推测面神经长期受到血管压迫,产生慢性损伤,从而引起面神经的微循环障碍,产生神经组织缺血、缺氧,继之破坏血-神经屏障,导致神经内膜水肿,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面神经的脱髓鞘改变。3本实验通过建立HFS动物模型,为进一步探讨SRS治疗HFS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原发性HFS其病因、发病机理、超微结构改变及治疗方法与原发性TN均基本相同,SRS治疗TN的成功经验,为HFS的治疗奠定了基础。我们已经进行了SRS照射面神经根实验研究组织解剖学和放射剂量选择方面(详见可行性研究之一、二)。4 SRS由于创伤小,精度高,并发症低有望成为治疗HFS的理想治疗方法。
其他文献
背景和目的:研究证明,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时股骨头骨髓内脂肪细胞增殖肥大、骨细胞内脂质沉积,发生脂肪变性坏死。目前已知,PPARγ基因是一种成脂转录因子,在前脂肪细胞中不表达,而在
我国电网技术不断革新,特别是变电运维管理技术正向着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且已取得重要成就,建立起"三层两网"即站控层、过程层、纪检各层、过程层网络以及站控层网络为
医院运作的物质基础就是医院固定资产,同时医院固定资产也是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资本。而医院一直以来对固定资产都是重视购置而忽视管理、重视获得而忽视效率、重视规模而忽
探讨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长7段致密油有效烃源岩的主控地质因素及分布特征。结合地质异常理论,采用因子分析、痕量元素分析、趋势面分析及标准化处理等技术手段,提出一种对
恢复烃源岩形成时期的古环境,落实优质烃源岩发育主控因素对确定湖相烃源岩发育层系及刻画烃源岩非均质性意义重大.利用岩石学、元素地球化学对长岭断陷早白垩世火石岭期至营
沉积岩中的微量元素对沉积环境的水介质变化有着较高的敏感度,是研究沉积物沉积时的古气候、古环境的有效手段。鄂尔多斯盆地纸坊组是三叠系具有油气显示的新层系,其古气候及
目的:评估改进的踝关节后方“共轴入路”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类型:解剖研究和临床应用。方法:20具防腐冷冻踝关节标本平分为两组;用克氏针在其中一组建立文献报道的“共轴入路”
松辽盆地四方坨子地区是吉林油田近年提储增效的主力区块,但上白垩统姚家组勘探长期未获得突破。基于147口探井和300口开发井资料,重点结合25口井岩心观察,以岩石学特征、沉积构
目的1.探讨体外进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的分离、培养和鉴定的方法,为整个实验奠定基础。2.体外研究PLLA/明胶的降解性能及孔隙率。3.测定BMSC的增殖率及平均倍增时间并对BMSC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与体外循环冠脉搭桥围术期血浆心肌损伤标志物临床意义。方法:择期CABG患者46例,ASAⅡ-Ⅳ级,随机分成不停跳非体外循环组(I组=23)和体外循环组(II组=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