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量土换填减少黄土路基湿陷的方法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fengyun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地表的硬化面积迅速扩大,导致城市热岛效应和积水灾害,严重危害城市生态环境。同时,城市降雨的大量排放也加剧了城市水资源的紧缺。因此,国家大力推动海绵城市建设,以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然而,对于湿陷性黄土地区道路建设来说,通常会采取严格的防水措施来保证黄土路基的稳定。显然,海绵城市建设所要求的路基透水和保水需求与黄土湿陷是一对技术矛盾,制约着湿陷性黄土地区海绵城市的道路建设。本文在课题组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研制了满足湿陷性黄土地区海绵城市道路建设要求、用于路基表层换填的棉秆纤维EPS颗粒轻量土;通过试验探讨了不同组分对其密度、强度和渗透性的影响规律,总结提出了棉秆纤维EPS颗粒轻量土配合比的设计方法,并给出了适用于研究区域海绵城市道路建设的最优配合比;开展了研制的棉秆纤维EPS颗粒轻量土的无侧限压缩试验、直接剪切试验和渗透试验,探讨了浸水和棉杆纤维腐化对棉秆纤维EPS颗粒轻量土的强度和渗透性的影响规律;基于减少黄土路基上覆压力可以减小其湿陷量的原理,提出了棉秆纤维EPS颗粒轻量土换填减少黄土路基湿陷量的新方法;提出了换填厚度设计方法,以及透水路面道路结构形式;进行了新方法的换填计算,衡量了新方法减少黄土路基湿陷的效果;开展了新方法的现场换填示范工程建设,埋设水分和位移监测仪器开展了1年的现场监测,验证了新方法的可行性。主要结论如下:(1)提出的棉秆纤维EPS颗粒轻量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可设计不同性能要求的棉秆纤维EPS颗粒轻量土的配合比。结合研究区域海绵城市道路建设需求,综合考虑棉秆纤维EPS颗粒轻量土的密度、强度和渗透性后确定出的最优配合比为:黄土1000g/kg、棉秆纤维4 g/kg(长度9 mm)、EPS颗粒18 g/kg(粒径0.5~1 mm)、水泥35g/kg,水400 g/kg。该配合比下棉秆纤维EPS颗粒轻量土的密度为1.044 g/cm~3,无侧限压缩强度为178.43 k Pa,渗透系数为4.03×10-6 cm/s。(2)28d养护龄期内,浸水会减小棉秆纤维EPS颗粒轻量土的峰值应力、峰值应变、破坏应变和黏聚力。在浸水7 d的条件下,相比于同龄期下未浸水的棉秆纤维EPS颗粒轻量土,其无侧限抗压强度会降低45%左右,黏聚力会降低40%左右。因此,在换填施工时,28 d养护龄期内只应对棉秆纤维EPS颗粒轻量土适度洒水,避免长时间浸水。(3)棉秆纤维腐化对棉秆纤维EPS颗粒轻量土的峰值应力、峰值应变和破坏应变影响不大,但会使其渗透系数有一定的提高。因此,棉秆纤维腐化对湿陷性黄土地区海绵城市道路建设来说是有利的。(4)凌贤长模型可以很好地拟合湿陷系数与压力间的关系。基于凌贤长模型提出的场地自重湿陷量的计算公式可简化场地自重湿陷量的计算过程,场地的自重湿陷量可由土的基本参数(wi、ρi、ds、hi)和拟合参数(a、b、k、d)快速计算得到。(5)基于增加棉秆纤维EPS颗粒轻量土的换填厚度可以进一步降低场地自重湿陷量的原理,提出了场地换填厚度的设计方法,可根据工程要求对换填厚度进行调整。通过调整基层、底基层的材料和棉秆纤维EPS颗粒轻量土的换填厚度,设计的透水路面道路结构可适用于II级及以下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的海绵城市道路建设。(6)采用棉秆纤维EPS颗粒轻量土对咸阳某自重湿陷性场地换填2 m深度后,场地的自重湿陷量减少为115.53 mm,减少了23.7%。棉秆纤维EPS颗粒轻量土换填层具有良好的透水和保水能力,透过换填层的水对下卧自重湿陷性黄土的影响可以忽略。新方法解决了路基透水和保水要求与黄土湿陷的技术矛盾,可以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区海绵城市道路建设。
其他文献
水力发电机组是水能转换利用的重要水利设施,其装机容量预计将进一步增加,对电网的影响逐渐扩大。水轮机调节系统负责调节流量和维持机组的额定转速,是其调控能量转换的核心。调节系统的稳定性对供电质量和整个水电系统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然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随机性的负载波动等外部扰动,伺服电机的动作延迟等都会影响系统稳态,另外水轮机调节系统本身的强非线性,多变量耦合也对高效处理和执行来自电网的调度信号带来挑
学位
自工业革命以来,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全球温升幅度较大。由于全球变暖驱动水循环加剧,西北地区近年降水量及河流径流量增加,干旱状况得到缓解。在气候不稳定性增加的背景下,西北气候可能在未来百年发生较大变化,因此,研究西北地区未来蒸散发和干湿状况对于科学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未来气候情景下的潜在蒸散发(PET)、地表蒸散发(AET)和干湿状况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通常是在未来气候情景下,将全球气候
学位
超长链饱和及单不饱和脂肪酸在生物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们是鞘脂的重要组成成分,鞘脂是真核细胞膜的主要脂质成分,在皮肤屏障形成和神经功能中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ELOVL1是合成超长链饱和及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关键酶,ELOVL1的缺失会直接影响皮肤屏障和神经功能。但是,目前关于ELOVL1的功能作用研究集中在哺乳动物,关于ELOVL1在鱼类中的功能研究还鲜有报道。本研究以泥鳅为研究对象,旨在对泥鳅E
学位
我国海洋能资源丰富,其中海流能开发潜力巨大,本文研究的偏心圆柱绕流发电装置的水动力学机理是当来流经过圆柱时,由于边界层脱落不均匀,就会产生周期性的力,从而导致摆动。该装置结构简单,建造成本低,在开发海流能方面有独特的优势。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偏心圆柱绕流摆动的运动规律以及能量转化效率,研究偏心距、阻尼以及雷诺数等参数对偏心圆柱水动力性能以及能量转化效率的影响,并应用混沌理论中
学位
在冬小麦灌浆期,往往突发高温和干旱天气,给粮食产量带来极大安全隐患。研究冬小麦生理生化特性、产量构成及水分利用效率对灌浆期高温和干旱的响应过程,对挖掘冬小麦应对高温和干旱灾害的抗逆潜力和指导减灾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以往研究在构建高温胁迫情景时,时间尺度上通常采用昼/夜的恒定温度,这与实际自然环境下的日气温变化特征不符。基于此,本研究通过设置不同梯度水平的高温和干旱胁迫,旨在解析冬小麦叶片光化学变化,
学位
混凝土结构常处于温度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在温差荷载作用下,因混凝土各相组成的导热性能及热膨胀性能不同而产生温度应力,此过程的反复作用会引起混凝土损伤的积累,使其出现开裂和剥落等现象,不可避免地对混凝土的耐久性产生影响。本研究基于物理试验,探究了循环温差作用下不同强度等级、不同循环温差和不同温差循环次数对混凝土宏观力学性能和微观孔隙结构的影响规律,建立了以超声波速为损伤变量的热疲劳损伤模型。基于随机骨
学位
植被覆盖下的坡面流研究是土壤侵蚀研究的基础环节,虽有诸多成果面世,但植被群落及其空间配置对水沙输移的影响机理尚不明确。同时,由于植被覆盖下的复杂水流条件,坡面流阻力的精准获取仍是目前研究的难点所在。本研究通过不同植被群落及空间配置的清水试验与含沙流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探究植被条件下水动力学及相对水动力学特性的变化规律,并构建植被群落下的坡面流阻力系数计算模型。分析含沙水流强度指标、最大泥沙拦蓄量和拦
学位
黄土高原地区大规模的退耕还林草工程引起下垫面植被状况发生显著变化,对流域水文过程特别是产流过程产生重要影响。研究植被恢复背景下流域径流演变规律与河川径流过程变化规律及其对植被恢复的响应,是认识变化环境下流域水文过程变化的基础,对流域水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研究选取位于黄土丘陵沟壑区自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以来植被恢复显著的北洛河上游(吴旗水文站以上)流域为研究区,
学位
易溶盐是黄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胶结土体颗粒、维持黄土结构起着重要的作用。易溶盐含量较高的黄土,在上覆压力和浸水作用下产生的湿陷变形,实际上可以分为由结构破坏引起的湿陷和由易溶盐溶解引起的溶陷两部分,两者同时发生,两者之和构成传统意义上的湿陷量。黄土中易溶盐结晶或溶解等赋存状态决定着黄土溶陷变形的大小,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本文以咸阳黄土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易溶盐含量下原状黄土样的原含水率、浸盐
学位
地下水是全球水文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干旱半干旱地区人类赖以生存的淡水资源。由于极端气候事件频发、人口急剧增长、地下水过度开采,在世界许多地区地下水干旱有加重的趋势。西北地区地域辽阔,人口稀少,地下水位观测站点稀疏,且连续性较差,导致对西北地区地下水储量变化规律认识不够全面。GRACE(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重力卫星为观测地下水提供了新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