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中风病辨证分型规律研究

来源 :辽宁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m19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查阅医典盘和相应的文献资料、书籍,结合自己在临床实习过程中所遇到的病人,发现从古至今不同历史阶段的著名医家诊治中风病的特点、对中风病病因、病机的认识、辨证分型丰富多彩,故本文试图总结出在临床上缺血性中风病患者以何种证型为主,首发与再发是否相同,可能导致患者发生此病的主要危险的因素,以做到“师古而不泥古”,以更好指导于临床。材料与方法:通过参阅文献,总结出缺血性中风的主要病因为“虚”,病机为气血逆乱于脑,致使清窍闭塞,元神散乱而发生。临床研究方面,选取住院的缺血性中风患者120例,符合缺血性中风病的中医和西医的诊断标准,通过分析他们发病的年龄、性别、季节、既往病、舌色、舌苔、脉象、和证型分布规律,试图探讨缺血性中风的证候规律及特点,为我们进一步了解和利用可以控制的因素,为防治缺血性中风病提供辨证治疗依据,为我们深入认识缺血性中风病提供参考,从而指导临床,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结果:1.120例被调查的缺血性中风患者中,男性67人,占55.83%;女性53人,占44.17%。男女比例为1:1.26,男性高于女性,年龄45~85岁,平均年龄为67.32岁,其中男性平均年龄为66.48岁,女性平均年龄为68.33岁,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50岁到70岁之间。2.调查患者中,春季发病者35人,占29%,夏季发病者18人,占15%,秋季发病者20人,占17%,冬季发病者47人,占39%。3.12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中,81人否认家族中有同类病患者,占67.5%,有家族史者39人,占32.5%;除25例患者既往身体健康之外(占总人数20.8%)其余患者均不同程度合并其他疾病。经过比较,可排列出患病人数最多的5种疾病,分别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动脉硬化。4.舌象主要以舌色红,淡白为主,舌苔以薄白、薄黄、白腻、黄腻为主。脉象的存在形式以单一脉象为主,其中弦脉所占的比例最大,两种脉象中以细数、弦细为主,分别所占的比例为37.5%、15%、12.5%。5.本次所收集120个病例当中,初次发生缺血性中风人为66人,所占比例为55%,再次发生缺血性中风的为54人,所占比例为45%,证型以阴虚阳亢、气虚血瘀为主,其中,初次发生缺血性中风的人以阴虚阳亢的为主,再次发生缺血性中风的人为气虚血瘀为主。结论:通过选取120例临床病例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缺血性中风病患者在临床上以证型以阴虚阳亢、气虚血瘀为主,其中,绝大部分的患者在发生缺血性中风都伴有其他一些疾病,出现最多的5个疾病为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动脉硬化,此外,还与患者的年龄、饮食习惯等有关,这与文献研究得出缺血性中风主要病因为“虚”,但本病的发生往往是在多种致病因素的相互作用下,气血逆乱于脑,致使清窍闭塞,元神散乱而产生相符合。
其他文献
无模型自适应控制是一种不依赖于对象数学模型的简单有效、适用性广的先进控制策略,但是其控制器参数的整定尚无成熟的方法,最佳参数整定存在一定的困难。针对此种情况,基于
微时代的到来对高校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中基于微时代对高校学生的影响,以及现代高校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开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进行阐述,希望能够促进高
在新课程中教学机智的发挥,师生具有更强的主体性,教学机智的展开,也更具有情境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要使教学顺利进行,取得预期的效果,教学机智成为每位教师的必备素质。一个
<正>"社会工作"这一名词,对于许多人来说或许是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甚至是十分陌生的;但对于我来说,它却是梦想,是希望,是我情愿付出大学四年、乃至更久的时间来学习的一门专
综述了核壳型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及改性研究现状,重点叙述了目前几类比较活跃的聚丙烯酸酯乳液改性方法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核壳型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发展趋势。
5维以下幂零李代数(不可分解的)在文献[4]中已经给出,本文将利用这一分类,给出它们的自同构和上同调,并通过上同调来计算它们的2维中心扩张,最后,提出几个与中心扩张和上同调
本文讨论了防冻液的基本成分,并以(北洋)牌防冻液测试过程与结果为例,阐述防冻液的检验标准,检验项目及检验方法。
组织胞浆菌病主要发生在一些特殊地域,如美国中西部、非洲及拉丁美洲。在中国也有散发病例。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组织胞浆菌感染率呈地区性分布,主要是长江流域的九省,多雨潮湿
本论文是在导师王志英教授指导下,对周仲瑛教授运用复法论治肺系病症的学术思想和治疗经验进行系统的整理总结。论文运用中医学理论探讨了运用复法论治肺系病症的因、理、法
脉花党参(Codnopsis nervosa Chipp Nnnf)是桔梗科党参属植物,《晶珠本草》记录了黑色和白色两种藏参党,脉花党参是其的中黑色藏党参。主要分布在四川西部,西藏东部,甘肃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