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豫剧文化是河洛文化精神的继承和发扬,台湾豫剧文化是维系血浓于水的民族意识和乡土情结的重要纽带。 台湾豫剧历经五十多年的风雨,梆弦不辍,薪火相传。从褴褛初建、披荆斩棘,到力量整合、共擎使命,再到百花齐放、人才辈出,台湾豫剧在“宏扬中原文化,传承豫曲新声”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的两岸文化交流增进了两岸同胞的沟通和情感交流,也给豫剧在台湾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2003年的“飞马豫剧队”成立五十周年纪念活动,使两岸在豫剧交流和合作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为豫剧在台湾的发展揭开了新的篇章。 由于历史的原因,宝岛台湾与祖国大陆长期分离,也使得豫剧在台湾的生存环境曾经变得恶劣。然而,豫剧在台湾落地生根、并在众多地方戏剧中脱颖而出,成为台湾最大的地方戏,并有可能成为最大的剧种(包括京剧),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呢?笔者认为,除了台湾豫剧界同仁在豫剧文化传承上的坚持不懈,在培养与拓展新观众群上的大胆尝试,以及大陆相关人士的帮助之外,更深层次的原因是:1) 台湾根在大陆,两岸同胞同文同种、同宗同源。2) 豫剧艺术根植于河洛文化的土壤,与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紧密相连;豫剧唱腔音乐与中州语水乳交融、和谐组合。3) 台湾的主要方言——闽南语和客家话皆根在中原,“其源既远,其流又长”,与中州古语在语音和语意上有诸多的相同之处。在某种程度上说,豫剧代表的是台湾同胞的乡音、乡情,是隔不断、化不开、褪不去、失不了的浓浓亲情,是任何力量也无法抵挡的。 台湾文化根在大陆,台湾同胞魂系中华、心向大陆,两岸的分离是暂时的,祖国的统一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