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罗伯特·佛罗斯特是20世纪美国文学史上最有影响的著名诗人之一。他的一生获取许多殊荣,他曾先后四次成为普利策奖的得主。当他87岁时,曾在肯尼迪的就职典礼上朗诵自己的诗歌《全心全意》。作为一名广受美国人民尊敬的诗人,佛罗斯特诗歌最大的特点即“言近意远”,“因微见著”。 国内外学界对于佛罗斯特的诗歌研究多数致力于生态角度,艺术手法,自然意象等方面展开研究。国外有大约三千余篇期刊论文从此角度分析和研究佛罗斯特诗歌的写作特色,其中虽然也有从哲理方向剖析的,但从接受美学角度研究佛罗斯特的诗歌的论文还很欠缺。 因此本文试图从姚斯和伊塞尔的接受美学理论对佛罗斯特的诗歌进行解读和研究,揭示这样一个艺术规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时代的期待视野不同,读者对佛罗斯特的作品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接受,即便是同一个历史时期,不同的读者由于自身的期待视野不同,对于作品也会有不同的见解。此外,本文针对佛罗斯特诗歌的另外一个特点,即看似简单,实则饱含多层深意的角度展开研究。试从语言空白,提喻空白,声音空白三个部分解读对于”未定点”的填充,试图说明佛罗斯特诗歌表达深层涵义时的策略与技巧,并具体论述这种艺术空白的特点,从而揭示诗歌文学中这种空白的艺术效果和对读者的阅读价值。希望本文能够成为佛罗斯特诗歌作品研究的一个有效补充,给其他学者与读者提供一个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