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美学视角下弗罗斯特的诗歌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aoxf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罗伯特·佛罗斯特是20世纪美国文学史上最有影响的著名诗人之一。他的一生获取许多殊荣,他曾先后四次成为普利策奖的得主。当他87岁时,曾在肯尼迪的就职典礼上朗诵自己的诗歌《全心全意》。作为一名广受美国人民尊敬的诗人,佛罗斯特诗歌最大的特点即“言近意远”,“因微见著”。  国内外学界对于佛罗斯特的诗歌研究多数致力于生态角度,艺术手法,自然意象等方面展开研究。国外有大约三千余篇期刊论文从此角度分析和研究佛罗斯特诗歌的写作特色,其中虽然也有从哲理方向剖析的,但从接受美学角度研究佛罗斯特的诗歌的论文还很欠缺。  因此本文试图从姚斯和伊塞尔的接受美学理论对佛罗斯特的诗歌进行解读和研究,揭示这样一个艺术规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时代的期待视野不同,读者对佛罗斯特的作品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接受,即便是同一个历史时期,不同的读者由于自身的期待视野不同,对于作品也会有不同的见解。此外,本文针对佛罗斯特诗歌的另外一个特点,即看似简单,实则饱含多层深意的角度展开研究。试从语言空白,提喻空白,声音空白三个部分解读对于”未定点”的填充,试图说明佛罗斯特诗歌表达深层涵义时的策略与技巧,并具体论述这种艺术空白的特点,从而揭示诗歌文学中这种空白的艺术效果和对读者的阅读价值。希望本文能够成为佛罗斯特诗歌作品研究的一个有效补充,给其他学者与读者提供一个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其他文献
籽粒是玉米的主要营养储存器官,也是禾本科植物种子发育研究的模式器官.本研究对玉米自交系郑58进行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获得一个稳定遗传的籽粒缺陷突变体,命名为defecti
朱娜·巴恩斯(1892~1982)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前一直被视为一个不起眼的美国作家,然而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她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对现代主义文学的贡献逐渐的被人发现。她的
棉花脱叶催熟技术是实现棉花机械采收的重要前提,确定脱叶催熟剂喷施时期及标准对实现良好的脱叶和催熟效果至关重要.本研究采用分期喷施脱叶催熟剂的方式,探讨了脱叶催熟剂
克服春季寒旱生境限制是提高西北黄土高原寒旱区春小麦产量的关键要素之一,为了明确全膜微垄沟播对春小麦苗期土壤温度和水分的影响,明确水热条件改善对春小麦苗期光合作用的
近年来,根肿病的迅速蔓延已对我国油菜生产造成严重威胁.课题组前期多年多点大田试验发现,感病、抗病品种混播可显著降低感病油菜品种根肿病发病率.为进一步探究感病、抗病品
本文主要运用埃文—佐哈尔的多元系统理论,图里的目标侧重理论和翻译准则,和勒菲弗尔的意识形态和诗学论,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清末民初“不忠实”的小说翻译,以译入语文化为切入点
现今,话语分析的研究对象不仅局限于语言和其它文字模态上,还包括了对多模态的分析。然而少有研究对智能手机英文网页进行话语分析,研究多个模态结合进行信息传递的方式。因此,本
归化和异化是在翻译中所运用的两种不同的策略。近年来,翻译界就这两种策略在翻译中该如何正确运用的问题引发了激烈的讨论。归化是指以目的语语言文化为导向的翻译策略。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