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双重转型的关键期,通过城乡一体化破解城市与农村发展的“二元”结构,谋求城乡共生发展,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国内对城乡一体化模式的理论框架构建进行了不少的尝试和探索,但总体上模式构建角度创新性不足,深度仍有待提升。同时,城乡一体化改革实践在全国各地摸索中推行,需要总结各种模式,探索科学合理的发展模式。而在中国城乡一体化的全面推进中,苏州城乡一体化正在成为极富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新品牌,在全国城乡一体化格局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具有选择推广的可能性。 全文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绪论,即论文的第一章。主要介绍研究的背景、意义、主要内容、研究方法以及论文的整体研究框架。第二部分为理论探讨,即论文的第二章。在相关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对现有城乡一体化典型模式的传统研究框架进行细致地梳理,构建城乡一体化的“苏州模式”理论研究框架。第三部分为“苏州模式”的实证研究,即论文的第三、四、五、六章。分别围绕“苏州模式”的运行环境、动力机制、操作主体、运作平台展开苏州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研究。第四部分为“苏州模式”的绩效和可推广性分析,即论文的第七、八章。 全文的主要结论有: 作为一种城乡一体化发展典型,“苏州模式”是一个能够独立运行的有机整体,由运行环境系统、核心动力系统、操作主体系统、运作平台系统四部分构建;苏州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经济、文化、生态、政府创新环境等基础优势以及城乡发展中逐步显现的资源环境等的发展挑战,共同构筑了“苏州模式”的整体运行环境;苏州的农村工业化、城市化、新农村建设以及政府的宏观引导推动,分别构成了“苏州模式”发展的基础动力、有效动力、现实动力以及持续性动力;苏州的“农民+自治组织”、“企业+经济组织”以及政府是苏州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自发性主体、市场性主体和自觉性主体;以建立增长空间管制体系为龙头的城乡一体化规划平台、以“三集中、三置换”为抓手的城乡土地资源配置平台、以“三大合作”为载体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创新平台、以配套改革先导区为载体的城乡一体化典型示范平台是“苏州模式”搭建的运作平台;“苏州模式”强调“根植苏州,体现国情,接轨国际”,其核心是城乡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发展红利的优化共享,具有长远的战略眼光,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