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钙钛矿型氧化物(ABO3)具有丰富而有趣的性质,大量应用于电子、光学、传感、存储等领域,在新兴电子学和自旋电子学领域也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其中,钙钛矿型稀土-过渡金属氧化物材料属于强关联体系,这一系列材料包含丰富的物理内涵,一直是凝聚态理论、多体量子力学,尤其是近年来新兴的计算材料学,如密度泛函理论(DFT)等,研究、描述的重点和难点。其中钒酸盐型钙钛矿(RVO3,R=La、Ca、Sr、Y、Ce)因多种特殊的物理性质具备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以RVO3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使用VASP软件包研究不同R离子对材料晶胞构型、电子结构和物性的影响,并分析了LaVO3抗硫中毒本质,讨论了Sr掺杂对结构稳定性影响的机制及其改良作用。在对RVO3进行结构与电子能带计算中发现,V在+4价时(R=Ca、Sr),显示较强的关联金属性,V为+3价时(R=La、Ce、Y),则显示典型的Mott绝缘体特征;V为+3价时的晶胞体积显著大于V为+4价的情况,由此得出V的局域性d电子与配位体的排斥作用在晶胞结构中占更重要因素,当V离子价态相同时,晶胞体积与A位的R离子半径成正比;随着A位离子半径减小,八面体骨架结构受到压力增大,导致V-O-V键角增加,使VO6共顶点八面体之间相互扭曲显著增大;R离子为+3价时,对中心离子的局域态d电子有较强的吸引作用,影响了配位结构的八面体静电场,进一步加剧了Jahn-Teller效应,R离子为+2价时则不存在这种现象。在Sr替位掺杂LaVO3的计算研究中,发现Sr掺入量大于12.5%后能够较大幅度地提升电导率。电荷分布密度结果则显示,Sr2+离子周围包裹着较高浓度的电荷;同时,能带结构中费米能级向低能级方向移动,可以判断Sr属P型掺杂;另外,Sr掺杂对周围部分VO6结构有较大影响,使得与其共面的O-V-O结构V-O键收缩,V局域性电子减少,与氧杂化增强,此结构中的V离子电荷量接近SrVO3的情况,为形成独立的VO4四面体结构提供便利,此外,在禁带中出现由V4+周围配位场引入的峰结构。本文研究了氧缺陷对晶胞结构和电子构型中的作用及其与Sr掺杂的关系。发现事实上,间隙氧在LaVO3体系中更加稳定,与大部分钙钛矿材料中通常以氧空位为主的情况不符,但很好的解释了Sr3V2O8相产生的原因,即间隙O通过形成V-O-V双链结构,加剧了VO6共顶点八面体向VO4独立四面体的转化过程,而Sr的掺杂不但没有抑制间隙氧的产生,反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已经形成的VO4独立四面体更加稳定。最后,建立了LaVO3表面结构模型,模拟了H2S分子在LaVO3表面的吸附过程,得出其介于物理和化学吸附之间,同时H2S吸附于LaVO3表面后,结构几乎没有变化,更没有进一步解离反应的趋势,证明钒酸盐基钙钛矿材料具备良好的抗硫能力。其根源在于V的局域态3d电子构成了费米能级及附近的电子结构,与H2S中S3p电子不易发生杂化作用;同时注意到Sr3V2O8结构中具有较高的Sr离子浓度,因而其形成过程中必然伴随Sr2+向表面迁移和富集过程,通过计算得出Sr在热力学上具有易向表面迁移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