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政策制定模式作为政策成败的基础,是近年来中外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伴随着信息技术对社会生活的渗透,社会环境、政治环境都将发生巨大的转变,这势必要对社会政策制定的要素和过程产生影响,并建构起与信息技术发展相适应的社会政策制定新模式。本研究综合信息技术主义和社会政策制定模式的相关理论,借鉴精英决策理论、利益集团决策理论等现有的决策理论,运用理论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对信息技术下社会政策制定模式的重构进行了探析。本文认为,社会政策制定模式是由社会政策制定的主体、客体、价值取向、目标等要素相互联系并作用于社会政策制定过程的概括化、固定化的程式,表现为从问题输入、问题认定、方案设计到政策抉择的一系列决策过程。它呈现出以主体、客体、价值取向、目标等要素为内部构成,以社会政策制定过程为外部表现的双重架构形式。信息技术作为新型技术范式,将给现存的社会系统带来巨大的冲击与挑战,并使得包括社会环境、政治环境、政府组织结构在内的政策制定环境发生改变。在信息技术背景下,社会政策制定的内部构成呈现出主体多元化、客体主动参与、政策目标倾向于民众利益为先、价值取向的民本主义等特点;从外部表现看,在社会政策制定的不同阶段,将呈现出外部输入、网络群聚力下问题认定、多元方案设计、双向互动抉择的过程特征。新型社会政策制定模式的诸要素受到信息技术影响的程度是有所差别的,这使得社会政策制定过程也有着不同的特点。具体地说,信息技术下的社会政策制定模式将呈现出以政府抉择模式、系统协商模式、公决模式为主的多样化发展态势。这类新型社会政策模式在满足了公众参与权的同时,也给社会政策制定带来一定的挑战,如“爆炸式”参与、政府权威趋于弱化、数字化鸿沟、非理性政策选择等问题,都是值得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