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背景下社会政策制定模式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ifangcui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政策制定模式作为政策成败的基础,是近年来中外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伴随着信息技术对社会生活的渗透,社会环境、政治环境都将发生巨大的转变,这势必要对社会政策制定的要素和过程产生影响,并建构起与信息技术发展相适应的社会政策制定新模式。本研究综合信息技术主义和社会政策制定模式的相关理论,借鉴精英决策理论、利益集团决策理论等现有的决策理论,运用理论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对信息技术下社会政策制定模式的重构进行了探析。本文认为,社会政策制定模式是由社会政策制定的主体、客体、价值取向、目标等要素相互联系并作用于社会政策制定过程的概括化、固定化的程式,表现为从问题输入、问题认定、方案设计到政策抉择的一系列决策过程。它呈现出以主体、客体、价值取向、目标等要素为内部构成,以社会政策制定过程为外部表现的双重架构形式。信息技术作为新型技术范式,将给现存的社会系统带来巨大的冲击与挑战,并使得包括社会环境、政治环境、政府组织结构在内的政策制定环境发生改变。在信息技术背景下,社会政策制定的内部构成呈现出主体多元化、客体主动参与、政策目标倾向于民众利益为先、价值取向的民本主义等特点;从外部表现看,在社会政策制定的不同阶段,将呈现出外部输入、网络群聚力下问题认定、多元方案设计、双向互动抉择的过程特征。新型社会政策制定模式的诸要素受到信息技术影响的程度是有所差别的,这使得社会政策制定过程也有着不同的特点。具体地说,信息技术下的社会政策制定模式将呈现出以政府抉择模式、系统协商模式、公决模式为主的多样化发展态势。这类新型社会政策模式在满足了公众参与权的同时,也给社会政策制定带来一定的挑战,如“爆炸式”参与、政府权威趋于弱化、数字化鸿沟、非理性政策选择等问题,都是值得注意的。
其他文献
随着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用人单位对求职者要求的变化,在学校学习到的知识和能力已经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人们需要通过其他途径学习更实用的知识。因此,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受到越
中国现在的艾滋病流行特点是局部严重流行,污名是妨碍政府有效应对艾滋病流行的主要障碍。然而,在艾滋病知识和污名方面只存在少数的系统研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调査大学生群体
宗族在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当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宗族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侧面对于理解中国社会的发展递嬗、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具有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以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以后,我国企业的活力被激发出来,除了在经济上作出重大贡献,在慈善领域企业也逐渐成为慈善捐赠的主体。企业慈善行为除了企业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