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水生物脱氮过程中NO的产生及减量化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ya_tu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和工业化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其中的氮污染。氮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若处理不当,氦可转化为亚硝酸盐这一“三致”物质,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因此,必须对污水进行脱氮,其中具有脱氮功能的硝化反硝化处理工艺被公认为是一种经济、有效、最有发展前途的污水脱氮方法之一,越来越受到环境研究者的青睐。N2O是硝化过程的副产物和反硝化过程的中间产物,因而废水生物脱氮过程被认为是一个潜在的N2O人为排放源。N2O是一种痕量温室气体,其温室效应能力约为CO2的300倍;它在大气中很稳定,寿命长达150年,能与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NO,破坏平流层的臭氧层。近年来N2O在大气中增加很快,每年约以体积分数0.25%的速度递增,并估计源排放N2O量超过汇的40%。基于N2O的负面环境效应及其在大气中的增长速度,其减排问题备受各国政府和环保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为研究废水生物脱氮过程中N2O的产生、减量化及其产生的分子机理,本研究以模拟生活污水为基质,以SBR反应器为研究体系,系统研究了工艺因素对硝化—反硝化过程中N2O排放和脱氮效率的影响,并对以葡萄糖、蔗糖和醋酸钠为不同电子供体的各N2O排放体系在微生物种群差异和反硝化酶系基因的表达情况开展了细致研究。上述两大方面的研究,初步阐明了废水生物脱氮过程中N2O减排的机理,取得结果主要如下: 1.在硝化过程中,pH值与DO是决定硝化效率和N2O排放量的重要因素,即在pH值为9时,DO控制在1~4mg/L间的N2O排放量小且硝化效率高,尤其以DO为2 mg/L时的N2O排放量最小,最大排放浓度仅为3.59μL/L,氨氮转化率可达94.36%,此工艺既能以较低能耗维持良好的硝化性能,又能有效减少N2O的排放。当pH值介于6~8时,DO为1~2mg/L时的N2O排放量是DO为3~4mg/L时的2倍或更高。 2.在硝化过程中,无机碳源的添加可减少体系中N2O排放量,但其种类对氨氮转化率和N2O排放量无显著影响。 3.反硝化过程中,有机碳源的种类、浓度及体系pH值均对N2O的排放量有显著影响,主要表现为:对于不同有机碳源,控制COD/NO3-—N比在相近水平时,以醋酸钠为电子供体的反应体系中仅有少量N2O排放,而以葡萄糖和蔗糖为电子供体的体系中则排放大量N2O。体系中的COD/NO3-N比越大,排放的N2O越多。葡萄糖、蔗糖和醋酸钠的最佳反硝化COD/NO3-N比(以脱氮效率为目标)分别为7.59、8.11和4.6,在此条件下,总氮去除率分别为90%、77%和93.06%;硝酸盐氮还原率均在98%以上;COD去除率均高于88%;在葡萄糖和蔗糖体系中N2O的最大排放浓度分别是醋酸钠体系的14.9倍和12.3倍。与pH值为6、7和9时相比,pH值为8时,反硝化过程中N2O的排放量最小且TN去除率最高。 4.反硝化过程中,金属离子的添加明显影响废水生物脱氮体系中N2O的排放量。体系中加入适量Cu2+和Zn2+后,能减少其中N2O的排放,排放量分别为对照的50%和75%左右;而Cr3+的存在则会明显增加N2O的排放。这为在反应器水平研制能降低N2O排放量的负载金属离子的改性填料提供了工艺依据。 5.利用分子技术对反硝化体系中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16S rDNA基因V3区片段进行了克隆、序列测定、序列比对及系统发育图谱分析。结果表明,从不同N2O排放体系的活性污泥中共获得了61个16S rDNA基因片段,与NCBI数据库中16S rDNA基因序列相比较,序列的覆盖率在95%以上,被覆盖区域的同源性高于92%,获得的片段大部分与不可培养菌群的同源性最高,且大部分与源自不可培养的菌群聚为一类,说明本研究体系中占优势生长的微生物主要为不可培养的菌群。 6.利用同源克隆法,本研究对反硝化酶系基因nosZ、napA、nirS和nirK等进行了克隆与序列分析。其中克隆获得的nosZ基因片段长861bp,编码279个氨基酸,含有1个ORF和1个保守结构域,与NCBI数据库中公布的nosZ基因在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方面的同源性分别为87%和92%;获得的napA基因片段,长约400bp,与数据库中napA核苷酸序列相比,同源性在86%以上;而克隆获得的nirS基因片段和nirK基因片段,与数据库中相应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高于88%和91%。进一步分析表明,克隆获得的四个基因片段均与数据库中不可培养菌群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最高,一定程度上说明本研究体系中占优势生长的微生物主要为不可培养的菌群。 7.以本研究克隆获得的4个基因nosZ、napA、nirS和nirK片段为探针,对反硝化阶段添加不同有机碳源处理后的活性污泥中相应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了Northern杂交分析。结果表明,除了N2O还原酶nosZ基因可能因为取样时表达量太低未能检测到Northern杂交信号外,在加葡萄糖、蔗糖和醋酸钠与未加有机碳源处理的活性污泥样品中都可检测到硝酸盐还原酶基因napA和亚硝酸盐还原酶基因nirS与nirK的表达,但在不同处理的活性污泥中基因的表达量不同。在外加葡萄糖的反硝化体系中napA的表达量最高,而在醋酸钠处理的体系中nirS和nirK的表达量最高。从杂交结果结合处理工艺分析结果,推断 nirS基因在废水生物脱氮过程中表达活性的增强是引起体系中N2O减排的主要原因,而napA和nirS表达的不协调所导致的硝酸盐还原酶和亚硝酸盐还原酶之间生化反应速率的匹配失衡,是废水生物脱氮体系中添加葡萄糖后引起N2O排放量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通过以上研究,一方面为有效控制废水生物脱氮过程中N2O的排放、实现清洁的水处理提供了工艺依据;另一方面,通过对反硝化体系中微生物菌群和反硝化过程调控酶基因的表达分析,在分子水平上对N2O的产生机制作了初步阐述。本研究工作的开展为从根本上控制和减少N2O的排放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随着中国矿井开采深度增加,煤层瓦斯压力与瓦斯含量增大,地应力增加,煤体渗透率降低,瓦斯抽采效率降低。论文以吸附热力学、流体力学、煤岩学等理论为基础,采用实验室实验、物理模拟、数值模拟、井下工业性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煤体注入CO2置换驱替CH4机理并在常村煤矿2302辅助运输巷进行了工业性试验。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煤体孔裂隙结构表征、煤吸附气体特性及吸附热力学研究。综合分析法测得孔隙体积与
学位
不同煤质煤尘爆炸的潜伏性与破坏性有很大差别,尤其在环境复杂多变的煤矿井下,煤尘爆炸特性受不同因素影响表现出极大的变化性。鉴于此,本文采用实验研究、理论分析、数学建模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煤质煤尘爆炸着火敏感特性与强度特性变化规律。模拟分析水平管道内煤尘爆炸空间流场分布特征。建立不同煤质煤尘爆炸能量传播模型并进行实例分析。  在煤尘爆炸着火敏感特性方面,测试分析不同煤质煤尘云与煤尘层最低着
学位
冲击地压按应力作用时间可分为蠕变型冲击和扰动加载型冲击,扰动加载型冲击因震动扰动的发生突然和难以预测所以更具危险性;另外,煤矿开采深度逐年增加,开采强度不断增加,扰动强度逐渐增大,由矿震诱发的扰动加载型冲击日趋严重且难以治理。因此,以“冲击地压的扰动加载致灾特征及一体化防治技术”为选题开展研究,以期揭示扰动加载型冲击地压的致灾特征,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防冲对策。  论文首先界定了扰动加载的应变率;从
学位
针对船舶修造厂喷涂车间挥发性颗粒物对职工造成的危害和对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为了解决喷涂车间对挥发性颗粒物浓度的检测,本文通过实验分析了油漆挥发性颗粒物的主成份及爆炸特性,并根据含挥发性颗粒物受热易挥发遇冷易凝结的物理特性、采样器采样原理、滤膜增重法测量原理以及基于单机片C++软件程序编写的电路智能控制技术,设计了一种喷涂车间挥发性颗粒物浓度检测装置。该装置不仅可以检测挥发性颗粒物的浓度,还能收集挥
本文研究了底水油藏的控制底水锥进的常规方法、存在的不足及利用弱凝胶和堵剂隔板技术实现稳油控水的可行性.针对陆梁油田h底水油藏的特点,研制出了适合于该油藏矿场应用的弱凝胶体系和堵剂配方,考察了聚合物类型及浓度、交联剂配比及浓度、稳定剂类型及浓度等对弱凝胶性能的影响规律,评价了弱凝胶的成胶时间、粘度/强度、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筛网系数、转变压力、孔隙阻力因子、稳定性、注入(传播)性等,考察了温度、
学位
天然纤维纺织品因具有吸湿、透气等突出优点备受消费者青睐。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单一功能的天然纤维纺织品已不能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多功能天然纤维纺织品成为纺织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为此,论文将具有导电、抗菌和防紫外等性能的石墨烯与天然纤维织物(真丝、棉和亚麻纤维织物)有机复合,制备得到具有抗菌、防紫外和传感多功能天然纤维织物,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为考察石墨
学位
为设计开发具有优异耐热迁移性能的分散染料,向染料分子中引入共平面结构被证实是有效方法之一。靛吩咛是一种以醌式噻吩结构为母体、吲哚-2-酮结构为端基的醌式杂环化合物,其共轭平面上的所有原子均处于同一平面上,具有较强的平面刚性,且在可见光区具有较高的摩尔消光系数。本文设计合成了以靛吩咛结构为母体的疏水性染料,并将其应用于涤纶织物染色,研究了靛吩咛染料分子共平面性与染料分散性能、染色性能等应用性能之间的
靛蓝染料在传统水浴染色过程中对棉纤维的上染率低,若想获得较高的染色深度,不但要对棉纤维进行多次染色,而且在染色过程中靛蓝隐色体极易被氧化,往往会耗费大量的碱剂、还原剂和水,造成染液废水的碱性大、染色工艺繁琐、染色成本增加等问题,靛蓝染料对棉纤维的传统染色工艺技术已经不能适应当代染色工艺发展的需求。怎样控制和减少纺织行业用水、有毒化学品以及染整助剂的使用,减少印染废水的排放,真正实现纺织行业的绿色环
学位
TiO2等无机纳米粒子具有优良的紫外屏蔽、抗菌除臭、净化空气、促进人体血液循环等功能,因而可广泛应用于纺织品的功能性整理。但这些纳米粒子在织物表面易团聚、难分散,与织物基体结合牢度差,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纳米粒子功能和效应的充分发挥。本研究以TiO2粒子水分散液为无机粒子原料,通过原位乳液聚合制备得到了接枝率可控的聚丙烯酸酯PBA/TiO2复合乳胶,再以这种接枝复合乳胶为功能整理剂,应用于棉织
学位
随着对可再生资源利用的重视,利用木质素得到较高得率的酚类物质一直是木质素利用研究的热点之一,但是,利用热解或者氢解都无法得到单一的较高得率的酚类物质,通过氧化降解的方法能够使木质素降解才能得到较高得率的对羟基苯甲醛、香草醛以及紫丁香醛。其中木质素的湿法催化氧化转法,是将木质素氧化为芳香醛最有工业应用前景的方法,因而木质素的湿法氧化转化为芳香醛的反应中的较高活性的催化剂对木质素的湿法催化氧化有着重要